三级联动 文明实践“热”在日常|天衢新区从建阵地、强服务、聚力量入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不久前,省文明办公布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名单,天衢新区长河街道东风社区簸箕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宋官屯街道十二里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宋官屯街道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袁桥镇袁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选“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当前,天衢新区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3处,“三级联动”的服务格局初步形成;成立87个志愿服务队,全区注册志愿者2万余名,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服务群众3万人次。

“我区高站位、全域化、高质量、加速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新思想文化阵地。我们以此为基础,围绕‘五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动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各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天衢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韩立敏介绍。

 建阵地  强组织

实践场所遍地开花

拿起一个老式的拨号电话,仿古式的听筒里,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榜样力量、孝道传承、文化熏陶、法律天平,字句清晰、宣讲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幕,出现在宋官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倾听驿站”。

实践所成立之初,为进一步发挥阵地核心引领功能,拓展和丰富理论宣讲形式载体,“倾听驿站”应时而生。“精彩的传统文化、法律知识要用群众想听、爱听、听得懂的理论宣讲方式,创新性地把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的精髓讲出来,送进群众心中。”宋官屯街道传统文化宣讲员杨丙文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建过程中,“倾听驿站”只是诸多亮点中的一个。8月9日,走进外观简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现内里别有洞天,不仅有趣味横生的楼道文化墙、引人注目的“倾听驿站”、内容丰富的宣传标识,而且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布局分区设置合理,按类别依次呈现。

以宋官屯街道为例,2019年1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揭牌成立后,同步打造十二里庄社区、新城社区等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去年,宋官屯街道完善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在室外显著位置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室内配备健全了“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市民教育室”等5个功能室。今年,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陆续打造、提升康博社区、陈段社区、金鼎社区等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实际上,不只是宋官屯街道,眼下,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的创建,正在全区如火如荼开展。

如何建,建在哪里?从2019年开始,天衢新区立足自身实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确定总体目标计划,坚持“有组织、有场所、有方案、有队伍、有氛围”的标准,明确了“作战图”“任务书”“时间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三级组织网络”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接地气  聚力量

主题活动汇成星河

在文明实践阵地创建的同时,天衢新区又迎来新的“考题”,如何让各级各类阵地更好发挥作用和功能?

“家门口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孩子们就能放下手机游戏,到实践所里去看书学习,家长也省了不少心。”家住天玉铭城的居民宋畅开心地说。宋畅所说的长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就设在小区大门口的西侧,该实践所不仅内含书法、健身、音乐等各类功能室,还开设了全市首家24小时书房,囊括了文学、艺术、教育等各类图书近万册,供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阅读。

长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有功能室、24小时书房等硬件设施,还搭建了多元化的活动实践平台,为群众提供“软服务”。以平台为依托,实践所按月为计算单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7月2日,开展“旭日阳光创意绘画课”主题活动;7月7日,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践行责任担当”活动;7月13日,开展“弘扬奋斗精神 传承榜样力量”主题宣讲活动;7月18日,开展“爱眼护眼 健康生活”义诊。

如今,长河街道在实践所的引领下,形成了“1所4站”的服务格局,并以“讲、评、帮、乐、庆”5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志愿帮扶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50余次。“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温度。”长河街道尚德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伟表示。

活动内容丰富有特色,群众积极参与有收获,这是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日常,也是天衢新区诸多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吸引力、凝聚力的生动写照。此外,天衢新区还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互促互融,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创新机制、丰富形式,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行文明之举。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建征途中,我区将‘开放、包容、文明、服务’的精神融入其中,这也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精髓所在。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成为群众学习的‘加油站’、志愿服务的孵化基地,正引领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韩立敏深有感触地说。

  搭平台  送温暖

志愿服务点单配送

日前,在袁桥镇袁桥村的王建国老人家中,几位志愿者正忙着包饺子、大扫除,忙活完,只听“咔嚓”一声,老人用最灿烂的笑容,定格了一张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照”。王建国是村里的孤寡老人,今年67岁,由于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志愿者专门来到老人家中,为他拍摄了一张特殊的照片。

拍一张照片是王建国老人的“心愿菜单”,他的心愿很快能实现,得益于从去年开始,袁桥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创新思维,围绕群众需求,推行“菜单式”志愿服务,并制定服务清单,内容囊括理论宣讲、身边榜样评选、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电影播放等诸多方面,群众可按需进行线下“点单”,志愿者尽快速度“接单”。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点单+配送’的志愿服务机制,接单后,志愿者能及时认领群众心愿,实现了点对点精准对接,让志愿服务更贴心。”袁桥镇文明办主任朱玉佩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全镇将继续培育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活动品牌,健全“点单+接单”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到哪里,袁桥镇的创新做法只是全区的一个缩影,创新背后,离不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力量——志愿者队伍。单就袁桥镇而言,全镇实名注册志愿者374人,服务城乡群众近2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格局。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粒种子,种子飘向哪里,文明之花就开在哪里。为形成一支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我区出台了《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及激励办法》,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奖励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阳光助残、心灵关爱、学生守护、文明旅游、科普教育、法治宣传、垃圾分类、文艺传播、生态环保等多个基础领域。

“把‘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在各方努力下,我区实现了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让人们感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为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营造文明新气象打下了坚实基础。”韩立敏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董运 赵庆川

编辑|王金刚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