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112名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王志冕通讯员吴华侯新兴)近日,走进武城县武城镇李塘坊村果蔬种植合作社的大棚,一排排绿油油的、长势旺盛的芦笋映入眼帘。合作社负责人李明慧高兴地说:“这些芦笋今年春天就能采摘,初步估计每亩收益1万元,这多亏了县里派来的老李。”

“老李”是菏泽曹县农业局的退休农艺师李增华,去年4月,他被武城县选聘为村科技副主任,来到李塘坊村挂职。“我们村一直想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考察中发现,芦笋的市场需求很大,可是不懂种植技术。”李明慧说,在李增华的帮助下,他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得以发展芦笋大棚种植,全村把芦笋做成了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省不断向重点区域派驻科技副县长,带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去年,武城将这一政策进行延伸,创新实施科技副职团“211智库”计划,除去省派的2名县政府科技副县长外,还在全国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中选聘10名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在本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农村致富能手、全省范围内的农业科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中选聘100名村科技副主任,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科技副职团网络体系,服务乡村振兴。

“我们立足县、乡、村不同发展需求,对应选派各类科技人才,以差异化招引谋求精准化对接,既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也引进新技术、新理念,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武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念栾介绍,科技副职团成员聘期均为1年,

省派科技副职主要是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镇级的是满足乡镇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需求,村级的重点在选拔、培养和使用乡土人才上下功夫。

如今,武城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科技副职团,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智囊团”。齐鲁工业大学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教授晁玉方挂职武城镇科技副镇长,在他的推动下,武城镇与齐鲁工业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