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月18日,我市召开“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德州”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5年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禹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工业企业814家。20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位次连年攀升。

产业发展提质提速。确立高端制造业新城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由“6+2”优化为“3+X”,高端装备产业整机与整车并举,医养健康产业“糖食药”并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尖端与前沿并行,获评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再获“中国功能糖城”称号。产业龙头更多更强。纳税过5000万、千万元企业分别增加3家、11家,达到8家、31家;新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1家、瞪羚企业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产业承载能力日益提升。德州高新区入选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获评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化工园区。产业创新突飞猛进。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家,达到73家,其中国家级29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家。

城乡统筹齐步跨越。城市建设加快西跨、北跨,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一轴带六区”功能凸显。济南大西环即将绕城而过,禹城正式进入省会都市圈紧密圈层。新增京台高速公路东出口,高铁禹城东站投入使用。乡村振兴闯出新路子。坚持“三化共进”,新建农业园区32个,新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8家,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新建乡镇产业园区10个,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5处,879个村庄实现美丽宜居全覆盖,获评省级美丽乡村10个、美丽村居1个、文明村镇32个,全国文明镇1个。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获评全国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实施重点民生项目260余项、民生实事90件,是资金投入最多、民生项目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97所,增加学位2万个。新建医疗机构5处,增加床位651个。新建文体场所222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城乡群众全部喝上洁净自来水。改造农村危房632处、农村旱厕4.9万户。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3010户5455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代表德州迎接全省评估验收;空气、河流主要污染物改善率均在30%以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成为禹城“新气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扎实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扫黑除恶等工作,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荣获国家荣誉称号45项、省级称号26项,先后承担60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50余项改革成果在省级以上推广应用。作为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39条做法被《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吸纳;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做法在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王德鹏杨鸣宇本报通讯员白聪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