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全民参与 为乡村“美颜”

红瓦搭配白墙屋,绿树掩映柏油路。日前,走在平原各村庄,可见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

全县855个村庄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旱厕改造率达95%以上、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9048户……宜居宜业、村美人和,平原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取得丰硕成果,村庄焕发着蓬勃生机。

党组织引领掀环境整治高潮

走进腰站镇王双堂村党员王新亭家,院内文竹登高、吊兰垂地,粉色的八宝花一团一簇枝头争艳……去年,在腰站镇第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中,王新亭家成功入选。“在创建‘美丽庭院’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做好榜样。目前,我村有16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其中有10户是‘党员之家’。 ”王双堂村党支部书记梁之亮介绍。“美丽庭院”创建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平原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将6大类19项工作逐条列出,每项任务明确到部门,由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牵头部门责任,调动县住建局、交通局等各部门参与集中整治,在全县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重视、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各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整合党员力量,以网格长、网格员、胡同长为卫生责任督导员,帮助农户搞好庭院清洁、厕所改造、垃圾治理等整治提升工作。

村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张华镇北白村是一个只有120户村民的小村,但村里有一支108人的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队伍。

去年,北白村结合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五整治一规范”工作,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那阵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带着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宣传“美丽庭院”创建、“厕所革命”等。在党员带动下,全村先后共有108名村民参与进来,建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短短数月,北白村拆除危房21座,填埋废弃坑塘7个,整治闲散宅基地36处,治理出闲散地60余亩,建设“美丽庭院”100户。村民的积极参与让村居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工作中,我们不断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凯章说。

在村民纷纷“动起来”的良好氛围下,全县12个乡镇(街道)实施旱厕改造3.6万户,旱厕改造率达95%以上;310个行政村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生活污水治理比例51.9%;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建立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9月20日,在平原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上,该县表彰了100户“美丽庭院”星级示范户。其中五星示范户30户、四星示范户30户、三星示范户40户。“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现了星级化管理。“今年2月,我县9个部门联合启动了星级化管理‘美丽庭院’工作,此举细化了‘美丽庭院’评选标准,可以更好地激励和督促示范户再提升、重保持,让干净整洁美丽成为一种常态。 ”县妇联主席李文霞说。

改善环境,三分建,七分管。为此,平原出台了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各类卫生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强化督查检查机制,根据制定出的考核细则,建立责任和任务清单,对照清单逐项验收“销号”;对实施主体单位工作情况明察暗访、随机抽查、打分排队。

目前,腰站镇、张华镇、前曹镇等7个乡镇(街道)的生活垃圾处理实施了“市场化托管”,垃圾收运效率明显提高;科学编制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河湖长制体系,全县13条县级以上河道及两座水库、镇村1100条沟渠、550个坑塘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全县分片区建立37处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站,配备60辆吸粪车,每千户有1处服务站、每500户配1名管护人员和1辆抽粪车;制定了《农村保洁员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时间和工作标准,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力的保障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管理。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董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