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化楼镇挂图作战 实现精准脱贫

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左五)到化楼镇指导工作

镇党委书记温海东(右二)遍访贫困户

扶贫干部为贫困户打扫卫生

扶贫工厂迎来参观客商

志愿者为贫困群众免费体检

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到2020年全面消除相对贫困是艰巨的发展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下足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年前,在乐陵市化楼镇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会上,镇党委书记温海东的话掷地有声,化楼镇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硬仗就此打响。

化楼镇党员干部按照“产业扶贫带动一批、健康扶贫救助一批、政策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经过4年努力,如今的化楼镇,一座座农家庭院面貌一新、错落有致,一条条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一个个特色种养项目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全镇3个省定贫困村,379户、6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遍访摸底打牢基础

确保政策精准落到实处

2020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化楼镇就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做到防疫脱贫两不误;3月,组织扶贫干部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入户走访,再次核对脱贫任务数;4月,镇党委书记访遍贫困户,现场办公,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化楼镇扶贫工作没有停步,始终坚持高位统筹,实干为先。“谢洪照,你来说说扶贫特惠保险是什么,你所包保的贫困户都入了吗? ”“孙善龙,你讲讲家里有小学生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年初至今,化楼镇共召开扶贫工作调度会20余次,包村干部逐户汇报贫困户脱贫情况,温海东随机抽考包村干部政策掌握情况。“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以目前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我镇脱贫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温海东说。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化楼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12支扶贫工作组,各工作组包村,组内的每个成员包5个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出台了《化楼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把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各包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各贫困户主导产业、托底保障政策,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分析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安排就近务工、托底政策保障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今年5至6月,全镇80个村完成新一轮“拉网过筛”式精准扶贫“回头看”,逐一核查各贫困户住房、饮水、产业、教育、健康等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全部达到了4500元以上,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精准识别分类帮扶

选准项目提升造血能力

在镇扶贫站站长贾莹莹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贫困户登记表,全镇贫困户的家庭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以及各类补贴等信息准确翔实、一目了然。

2015年底,化楼镇完成精准识别,东郑、河刘和徐三保3个村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全镇686人被认定为贫困户。扶贫站工作人员建立起帮扶台账,结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政策措施,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镇扶贫站制定出2016至2020年脱贫攻坚作战图,挂图作业,村村有产业规划、户户有收入账本。 2016年,利用上级扶贫资金110万元,在东郑、河刘、徐三保3个贫困村建设了100千伏的光伏发电项目,帮扶70户115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并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元,通过这一项目,东郑村和河刘村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7年,利用上级扶贫资金71万元入股孟氏渔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帮扶195户369人,人均增收570元左右;与信鸿电子厂合作,共同出资建设扶贫车间,带动352户694人就业,人均增收100元。当年,徐三保村开发了水产养殖扶贫项目,实现脱贫摘帽。 2018年,将上级专项扶贫资金委托给山东金枣乡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注资到乐陵市金亿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奶牛养殖二期项目发展,帮扶贫困户54户155人,人均增收450元。 2019年,扶贫资金投入乐陵市德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项目,102户194人获分红,人均增收500元……截至目前,通过各项扶贫产业,化楼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800元。

此外,该镇还投资276万元,硬化了农村公路;开发保洁扶贫岗14个,每人年增收6000元,村级扶贫专岗66个,每人年增收4464元;投资520万元改造危房313户,其中贫困户127户;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在金融扶贫方面,金融扶贫生产贷款放贷480万元,帮扶带动96户贫困户;为40户贫困户办理金融扶贫农户贷款,年户均分红3500元。

扶贫扶志兼顾长远

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在化楼镇,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这些人劳动能力较弱,必须强化兜底保障。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化楼镇在基础建设、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实基础,补齐短板。

去年,该镇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逐一入户排查,启动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现所有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措施全覆盖;组织排查贫困户住房情况,并推进改造;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不辍学;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400元以上,将3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

在做好基础帮扶的同时,更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凝聚起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

西高村贫困群众黄秀莲今年60多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收入很低,家里还脏乱。“我这么大岁数了,过一天算一天吧。”她消极地说。镇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来到她家打扫卫生,为她更换门窗、粉刷墙壁,扔掉家里的破烂,为她理发、换衣服。经过一番收拾,黄大娘像换了一个人,精神头儿也明显好起来。

更让她感动的是,镇干部帮她联系了永锋藤艺加工厂的手工活儿,在家编制藤椅就可以增加收入。“编一把椅子30块钱,我年纪大了,手头慢,一个月可以编10把,就是300块。”黄秀莲说,尽管300元钱不算多,却让她有了劳动所得,有了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她开始主动打扫家庭卫生、编织藤椅坐垫等,精气神大大提高。

化楼镇针对部分贫困户家庭生活气息淡、居家环境乱等问题,制定了提升标准,组织包村干部对照标准逐户检查整改,对有劳动能力的,督促其整治保持,没有劳动能力的,上门帮助打扫,彻底改变贫困户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和个人形象。

此外,他们还不断创新脱贫攻坚方法,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公益岗位,研究制定脱贫保稳长效机制。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提供技术指导,既增加村民的收入,又不影响接送孩子、照顾家庭;投入扶贫资金,与镇上的信鸿电子厂合资共建一处扶贫工厂,生产汽车线路,每年年底贫困户与企业按投资比例进行分红。“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化楼镇党员干部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合力攻坚,以精准举措和务实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庄严的历史答卷。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潘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