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相衙镇——有“颜值”更有“内涵”

京城张村大街上儿童在嬉戏。记者彭彦花 摄

风轻天蓝、街道干净,洁白的墙壁上画着五彩墙绘,行走的人们步履轻快,脸上笑容温和……这是12月8日记者在宁津县相衙镇谷白桂村看到的画面。经过走访观察,通过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交流畅谈,发现一个个让人欣喜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正在深刻改变着相衙镇精神面貌,打造出“颜值”和“气质”双提升的美丽家园。

乡村文明 树立新风尚

“殷永乐在村卫生室当了20多年医生,谁家有病号,不管刮风下雨随时出诊,今年镇上评选诚信好人,俺们村全票选的他! ”马头张村村民张春晓说。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环境、美在产业,更要美在乡风、美在心灵。今年8月底,相衙镇启动诚信好人评选活动,从67个村挖掘热爱家乡、敬老爱亲、诚信友善的好典型,评选出身边素质高、评价好的10名“诚信好人”,弘扬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相衙镇建成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全镇67个村庄;着力建设妇女儿童家园、志愿服务之家,重点建好“专家、专业、乡村、五老、百姓宣讲”5支志愿服务队,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5个方面,开展好“讲、评、帮、乐、庆”等活动,广泛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美在我家”创建主题活动,提升乡村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多些善行义举,争做模范典型已成为相衙镇百姓追求的一种新风尚。

为使移风易俗工作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相衙镇积极推动乡风民俗规范治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激励农村婚丧习俗改革,全面启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成立修订工作小组,修改内容粗放和过时的个别条文,将绿色殡葬、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食品安全等8项新要求纳入其中,以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

乡村面貌 展现新气象

一排排粉红色的楼房,宽阔的村道,村部文化墙装饰精美,诗意盎然,走在京城张村,心旷神怡。占地不大的公园“五脏俱全”,有供休息闲聊的凉亭,有设施齐全的健身器材。“2017年村里原地拆迁建起了楼房,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地暖,冬天再也不用烧煤炉子,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了。 ”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陈志庆告诉记者。

京城张村是相衙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相衙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着力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开发、村道改建、河渠坑塘清淤等项目,因村治宜、分类施治,力求效果最大化。对镇域村庄实施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极大改善了村庄面貌,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目前,相衙镇已创建化牛李、码头张等39个县级美丽乡村,惺悟寨、谷白桂2个村获市级美丽乡村称号,京城张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产业发展 打造新特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相衙镇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衙镇是农业镇,群众以传统种植为主,收益较低。去年,镇党委、政府大力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培育新型产业、创新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引导卓冉种植合作社、楼子李红松种植合作社、鑫雅种植合作社和10余个种粮大户共同成立了相衙镇种养专业联合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相继打造金银花、丹参、白术种植试验田和特色种植产业园。

各村成立种植合作社,对于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来说,人轻松了,收入也更高了。楼子李村村民李俊政,常年在宁津县城打工,家里的地没时间耕种。去年,他把9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红松种植专业合作社,年获租金收入6300元。今年,仅楼子李村就有80余户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我们要做的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集合有志从事农业的人共同下活现代农业这盘棋,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美了生态、农民鼓了口袋。 ”相衙镇党委书记孙海东说。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李磊李学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