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文化滋养 枣乡品位步步高

王秀英是乐陵市胡家街道孟家社区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76岁的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农民画家”。在8月10日举办的该市第三期农民画培训班结业展上,王秀英的作品《农家乐》受到广泛好评。当天展出的50余幅作品全部出自农民之手。《古宅新装》《丰乐富民》《枣乡庭院》……一幅幅作品展现了当代乐陵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乐陵市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根脉、涵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让乡村文化“动起来、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

传承乡村文脉笔尖画出文化新产业

  乐陵市丁坞镇“古镇杨盘”农民画工作室内,每天都有附近七八个村30多位爱好书画的农民前来写字作画。“原来村里人闲时爱打麻将、打扑克牌,自从有了农民画工作室,大家每天准时来画画,画室成了大家修身养性、沟通交流的新空间,村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丁坞镇城后贾村村民贾希亮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养心养德。乡村里众多能写会画、多才多艺的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房绍良介绍。基于此,该市在“建育管”一体化中探索“以村民为主体,增强获得感”的培养方式以点带面推广普及农民画,把文化“种”进人心,相继成立朱集镇八里庄画枣村、胡家街道孟家社区农民绘画室、丁坞镇“古镇杨盘”农民画工作室等10余个创作室,吸纳会员300多人,开设农民画培训班3期,围绕“中国画枣村”特色品牌,推出以“枣乡风情”和冀鲁边抗战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并设立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乐陵写生基地”。

  留住乡愁根脉记忆馆激活文化新动力

  走进乐陵市西段乡西赵村的乡村记忆馆,老牛槽、电影放映机、缝纫机、织布机、花轿、耙子……500多件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老物件陈列其中。“看到这些老物件,我好像又回到了儿时,看到奶奶盘坐在土炕上纺线的场景……这个记忆馆,留住了我们村庄的根,也留住了我的心。 ”已在北京定居的张长云参观后感慨地说,这些老物件,勾起了她浓浓的乡情。

  在乐陵,各种珍藏着乡村记忆的记忆馆是人们最流连忘返的地方。“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挖掘和保护好传统的地域文化,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了乡村文化的根和魂。 ”房绍良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市积极引导各乡镇街道围绕各自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成至少一处具有当地文化底蕴特色的历史文化展馆。乐陵市朱集镇借助金丝小枣主产区和原产地的区位资源优势,建起了枣乡记忆馆;享有“中国帆布之乡”美誉的寨头堡乡,依托帆布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优势,建起了涵盖纺织业发展历程、乡镇历史的帆布记忆馆;因调料而闻名,素有“中国调味品第一镇”美誉的杨安镇则建起了调味品博物馆;八里庄村还建起了中国画枣村展览馆、东赵村建起了年画馆……目前,该市历史文化展示平台达50多处。

  涵养文明乡风新乡贤引领文化新力量

  从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退休的黄炳林是乐陵市丁坞镇黄家村人,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一次次回乡调查,核对落实了该村12位烈士名单,撰写了《黄家村记忆》村史,挖掘出该村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主办《烽火报》编印地之一的重要史实。

  黄炳林是乐陵市丁坞镇乡贤之一。乐陵人才辈出,涌现大批名人、达人、好人、贤人。为充分发挥这些“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该市在社区(村)推行“一村一乡贤”,每个社区(村)中至少推选出一名本地或在外工作、有道德、有能力、有威望、讲奉献的“新乡贤”,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该市2254名新乡贤情系家乡,多襄善举,为家乡文化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乐陵乡贤、外交部原副部长、外交学会原会长杨文昌将他出版的诗词选集《日出东方是我家》赠送给家乡,《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孙轶青将其珍藏的110幅书法精品和108方砚台捐赠家乡。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乡贤’逐渐成为村民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示范者和带动者,是涵养新乡风、引领新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李玉胜刘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