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路网“毛细血管” 宁津畅通兴村富民“四好路”


  德州新闻网讯(张兆坤)4月11日,沿着宁津县杜集镇刘双全村村级公路,10余辆真空预冷车直接开到了村南的双孢菇大棚,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新伟高兴地说:“以前路难走,雨雪天更是不能出货,现在路硬化拓宽了,大货车进得来、出得去,实现了双孢菇全程冷链运输。 ”
  路网连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宁津提出全力打造“一核一极一圈”空间发展战略,“一圈”就是以县城为中心,建成辐射带动各乡镇的“半小时交通圈”;“村村通”作为“半小时交通圈”的一部分,如同毛细血管,为农村带来人气、财气,让乡村振兴有了基础和资本。
  该县累计投资7亿元,改造提升乡村公路790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打通断头路,连通村内路,硬化道路223公里,逐步实现街道硬化“户户通”;完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绿化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给排水设施171公里,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所有建制村实现公交通达率100%,让村民“家门口上车,家门口下车”。 2017年投资3.2亿元,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了宁东公路,当年全线贯通,实现县乡村主干线互联互通。 2018年初,新增建设150公里村内道路,在每个村内建设好两条以上出行柏油路,完成41座村路网化危桥改造任务,彻底解决出行难。“随着我县‘半小时交通圈’的全面铺开,多路连通的路网格局正逐步实现,也吸引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驻。 ”相衙镇党委书记张俊霞说。在相衙镇谷白桂村,村民杨华凤依路而建的养殖产业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园与北京邦益达有限公司对接,投资3000万元,建成以肉鸡现代化规模养殖、沼气发电、照明、供暖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企业,出栏肉鸡从这里出发,直接送往北京肉联厂,实现效益翻番。
  以村村通公路建设为基础,各乡镇打出了自己的“优势牌”。刘营伍乡依托“公路+漳卫新河”,发展龙潭湾水上休闲度假园;时集镇借助“公路+互联网”,将健身器材销往世界各地;杜集镇依靠“公路+美丽乡村”,发展边角经济,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该县不仅要将“村村通”公路建好,还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保障路网“畅、洁、绿、美、安、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保障力。
  他们探索建立公路建管养新机制,建立养护考核体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全县成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所13个,公路养护员达到260余名;村民养护队同步组建,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制定率达100%;加大对公路两侧的绿化力度,打造舒适生态的景观效果。
  如今,村民们从家里出发,10分钟可到乡镇,30分钟到县城,既可出门打工,也可家门口赚钱,“村村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