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平原样本” 扶贫政策如何落地

□金吉鑫尚阳石可

     春节前夕,走进平原县的部分贫困家庭,看账本、拉家常,一起回顾在脱贫路上的收获与感想,听到了党的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的声音,读出了弱势群体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平原样本”。

故事一

    一张“保单”缓解了梅艳红的家庭困境

    1月25日,正值寒冬腊月,我们跟随平原县三唐乡扶贫站工作人员白路来到刘夫寨村村民梅艳红家中,了解她近来的生活情况。听说扶贫干部要来,梅艳红穿着红色棉服,早早地站在大门口等着。

    见到我们一行人,梅艳红甚是兴奋:“快到屋里坐,外面忒冷。 ”

    不大的院子被金黄的玉米占了大半,走进屋,热气扑面而来,火苗从崭新的炉子和水壶间蹿出,一小堆清洁型煤放在旁边的盆子里。

    梅艳红一家有五口人,婆婆患心脏病多年,丈夫也患有先天性疾病,闺女在县城读高二。 8岁的儿子因扁桃体重度肥大及扁桃体周围疾病,无法与人进行正常语言交流。作为家庭的唯一劳动力,40岁的梅艳红腰椎病和心脏病还时有发作。

    面对高昂的医疗支出,家中11亩2分地的收成也仅是杯水车薪。这个家庭的生计怎么办呢?打开梅艳红的记账本,上面清晰地罗列着她享受到的每一项“红利”:这2580元,是县一中9月2号给闺女的助学金;下面的9000元,是2017年村里光伏发电项目给的分红……

    尽管有党员干部的倾囊相助、有学校的热心救助、有产业扶贫的分红,但这样一个困难家庭,还是面临着“无底洞”式的风险。去年5月,在关键时候,扶贫干部白路将“扶贫特惠保险”保单送到了梅艳红家中。

    一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私人定制的“保单”,给梅艳红的家庭增加了一道“保险栓”。 2017年12月,梅艳红的婆婆病情加重,紧急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花了5万元;在同一个月里,梅艳红儿子的扁桃体摘除手术也很成功。“两个手术加起来花了将近7万元,最后俺自己才拿了6000块钱! ”梅艳红激动地说。

    背景解读:特惠保险扶贫是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群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平原县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出台《平原县扶贫特惠保险实施方案》,大力推行保人身、保意外、保收入等一揽子保障计划,全面开展扶贫特惠保险实施。截至目前,该县统一为全县35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保费累计41.035万元,覆盖率达100%,理赔资金总额达48.6万元,为贫困家庭防止因病返贫筑起了屏障。

故事二

    “扶贫羊”帮助张开凤一家渡过难关

    1月23日,见到前曹镇毛孙村村民张开凤时,他正在羊圈里伺候一只产下才几天的小羊。

    张开凤今年74岁,2015年患上哮喘并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双腿没有力量,2016年因为腿脚不方便,烧水时把双脚烫伤,每年冬季双脚都会溃烂。“俺老伴在2013年患上股骨头坏死、腰椎滑脱,走路需要双拐,只能靠吃止疼药来减缓疼痛,也不能下地干活了。以前俺都买28块钱一瓶的药吃,现在为了省钱给老伴吃好药,俺就买5块钱一瓶的吃。 ”张开凤说。

    张开凤的儿子今年31岁,在12岁的时候患上了癫痫病,张开凤一直为儿子四处求医,2017年花了1万元给儿子做了手术。“俺们一家三口现在光吃药的花销每月就有1000多块,攒的几个钱儿全用在买药上了。 ”张开凤说。

    问起他家里的生活来源,张开凤小心翼翼地拉开墙角橱柜的门,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里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一笔收入:“春之恒”扶贫项目一年分红1364.5元,电商扶贫项目分红1730元,12只绵羊收入5500元,低保金1560元,几亩地收成2500元。现在,这个家庭的收入加起来,除去生活费和买药的钱,略有剩余。

    张开凤谈到这些,眼睛有些湿润。他指着羊圈说:“拿着好几份分红,镇上又给俺送来了2只待产的母羊,来了不到10天就产了小羊,加上原来的,现在一共有20来只,我都成了羊群队长,每天看着这些小羊,心里特别美! ”随行的前曹镇副镇长辛艳丽介绍说,2017年1月,前曹镇政府根据小额扶贫信贷政策,向金发畜禽养殖合作社发放了2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合作社为全镇32个贫困家庭免费发放了40只待产绵羊,并实行全程“保姆式”技术指导,帮扶贫困家庭平均每户增收了1000余元。

    背景解读:由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财政厅、山东银监局共同制定了《山东省小额扶贫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操作办法》,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向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每带动一名农村贫困人口给予5万元的优惠利率贷款、财政年贴息3%,以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2017年,平原县积极作为,抢抓机遇,在全县精心选择了15家经营主体发放 “富民生产贷”,产生扶贫效益160余万元,惠及487名贫困人口。

故事三

    李殿坤成为项目股东后,日子越过越舒心

    1月30日,走进王凤楼镇殿后李村村民李殿坤的家时,他正在将积雪往白杨树根上堆。这个不大的小农家院,处处体现了主人的用心:一排去年栽种的白杨树像划线一样整齐地立在偏房边上,每一棵树下都精心做了围土;院里的农具整齐地挂在门洞墙上,所有破损的墙角都用新砖进行补修。干净的土坏房院落、亮晶晶的窗玻璃,还有老人一丝不乱的头发,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个贫困家庭。

    今年74岁的李殿坤,老伴患糖尿病33年,患脑血栓十几年,生活不能自理,一天三次吃药,老两口就这么维持着生活。

    说起李殿坤的经历,还要追溯到50多年前。李殿坤高中毕业后便去了北京,在亲戚家学习医术,学成后回乡做了一名“赤脚医生”。李殿坤回忆道:“当时我有一门手艺,还有几亩地,日子在村里算是过得比较好的。 ”

    后来,李殿坤的老伴杨传凤患上了糖尿病。李殿坤说,起初凭借着多年的积蓄,日子还算过得去。可随着年纪一大,加之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医药费逐步增高,生活常常入不敷出。他的两个闺女日子也都过得紧紧巴巴,对他和老伴帮不上多少忙。

    2015年底,平原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精准再识别工作,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精准确定帮扶措施。李殿坤的家庭情况很快被记录上报,2016年1月按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谈起去年以来的日子,李殿坤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如数家珍地说:“安华瓷业给救助资金300元、香椿树8棵;平原瑞海给待产母羊1只;镇上给鸡苗10只、清洁煤7袋……”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李殿坤如今是王凤楼镇佳和牧业和前曹镇嘉欣草莓种植基地的“新股东”,两个项目仅去年第三季度就分红1280元。

    有党和政府的帮扶,李殿坤有了固定收入来源,日子殷实多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李殿坤主动为自己找活干。他认领两条胡同的保洁工作免费干,像打理自家院子一样,每天都来转一转,有垃圾就捡、脏了就扫。路边的村集体绿化树也被李殿坤“划”在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他把每棵树都用木棍固定好,防止树木长歪。

    虽然住的是土坏房,但在李殿坤的屋内能感受到他的生活热情。土坑上、八仙桌上全铺着花色鲜艳的皮革布,被卷、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厨房没有一点污渍,锅碗瓢盆洁净如新。李殿坤乐观地说:“生活虽然挺累,但咱得用心过好每一天,人只要有精神就不会垮。 ”

    背景解读:产业扶贫是 “造血”工程,是可持续的脱贫路径。平原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找准产业与脱贫增收的结合点,统筹布局扶贫产业链条,发挥本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选择规模大、市场风险小、运行效益好的项目,跨乡镇实施、建设,重点帮扶未脱贫人口达到脱贫目标。2017年,该县统筹整合1549.5万元专项资金,建成9个扶贫产业项目,新增扶贫收益170余万元,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