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有根“金箍棒”

□郭峰

吴承恩《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一根如意金箍棒搅天动地,翻江倒海,他“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那霞光艳艳变幻无穷的魔棒深深地印在中国人心里,令无数人魂牵梦绕。

小说中,这金箍棒乃是传说大禹治水之时,为测江河深浅,向太上老君处求得的“天河定底神针铁”,这根铁棒可随意长短,入江河湖海,深浅立现。等到大禹治水功成,为令海河永不再泛滥,就将此铁丢入水中,又被东海龙王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针铁”。再后来,孙悟空龙宫借宝,此后便一直伴随这位美猴王,上闹33重天,下砸18层地狱,辅佐唐僧西天取真经,成为神器榜上天下第一棒。

如今,禹城市的禹王亭博物馆里有一根“神针铁”,人们形象地称它为“金箍棒”。一

当您步入禹王亭博物馆正殿,就会看到在一个3米多长的玻璃展柜内,摆放着一根长长的黑黢黢的铁棍,但它可不是一根普通的铁棍,它是从1000米深的地下发掘而来。

2011年,国家启动为期10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在禹城、齐河区域地下1000米深处发现总厚度79.36米、平均品位超55%的罕见高品位富铁矿,这根长2.75米的“铁棍”就是当时找矿的第一根标志性岩芯。

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省地勘队伍就在黄河北岸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现了一个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11—37公里、面积约2268平方公里区域的“黄河北煤田”。除了煤,地勘单位在这里还发现这一区域有大量的铁矿存在,但由于技术原因,勘探工作一直陷于停滞,直到2011年国家实施为期10年的“358”找矿行动(即自然资源部2010年提出的“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地质找矿行动),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凭借长期深耕黄河北煤田的底气,确立了“煤铁兼探、突出深部”的技术路线,打破以往“找煤的不找铁、找铁的不管煤”的行业壁垒,再次启动了对黄河北岸的铁、煤多矿种联合勘探工作。勘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二

2015年确定禹城李屯(现莒镇)、齐河潘店、大张乡近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齐河-禹城富铁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2016年锁定了富铁矿勘查第一钻——ZK1钻孔的位置。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富铁矿矿体,累计厚度达119米,全铁平均品位达56.75%,最高达69%,实现了富铁矿的重大发现。

2019年又在禹城市李屯地区实施两个钻孔,分别揭露富磁铁矿体厚度达64米和95米,全铁平均品位超过55%,再次取得富铁矿找矿重大突破。

2021年5月17日,勘探团队在禹城市辛寨把找矿的第一根标志性岩芯作为纪念赠予了禹城市人民。

2023年,富铁矿勘查项目再获新突破,新揭露最大厚度达63.06米、品位56.63%的富铁矿体,初步估算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400万吨。截至目前,该区域已累计探明富铁矿资源量近8000万吨。三

我国铁矿禀赋先天不足。我国铁矿99%属于品位30%—35%的贫铁矿。全国目前已探明的铁矿石量达800多亿吨,但铁含量超过50%的富铁矿资源不到20亿吨,且大多零散分布。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紧缺型战略性矿产资源。所以齐河—禹城地区富铁矿的发现意义不言而喻,它将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

禹城市向来就有大禹曾在此治水8年的美丽传说,《禹城县志》有载:“禹邑城西有台,名曰具丘,相传禹疏九河常驻足也。”乐观向上富于创新精神的禹城人民就把这根岩芯跟大禹的“定海神针铁”联系在一起,以丰富的趣味性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家乡的美丽和富饶,不断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不懈进取精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