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战士 ——张志河诗文集《老兵情怀》序

□王树理

张志河兄的诗集《老兵情怀》要出版了,嘱余为序。我与志河兄相识30多年,他是我的老领导。其为人正派,带兵严厉,政声显赫,已有公论。在此,仅就其诗作谈一点个人的感想。

诗言志。诗歌的内涵,代表着作者的观点和意志。志河兄的诗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作为一名老兵,他对党,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忠心耿耿;对于改革开放,以及对当今治国、治军新理念等,始终坚决拥护。2000年,他提前要求从德州军分区司令员的位置平调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工作。时任市委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的赵克志同志,曾在欢送会上致辞,对他在德10年期间的工作业绩与为人处世风格,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且发之肺腑地吟诗相赠:

投身军旅意若何,保家卫国奉献多。人民心中一将军,负重跋涉好骆驼。

戍兵州城整十年,待民如母情绵绵。抗洪抢险栽绿树,功劳簿上有君颜。

岁月蹉跎志未磨,不图功名求探索。文韬武略皆砥砺,半如廉颇半萧何。

我觉得,这是对志河同志在德履职的公正评价,既是对当时良好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的藵奖,也抒发了德州党政军民对其“戍兵州城整十年,待民如母情绵绵”的赞许之情。志河兄1964年参军入伍,当过战士,任过排、连、营、团、师行政主官等职务。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从严治军,身先士卒。他在任团、师主官期间,始终坚持做早操排头兵,风雨雷打不动。大凡部队执行演习或重大任务,急难险阻处有他的身影,重担施压下有他的铁肩,真正成为部队建设的主心骨。1996年8月,因黄河涨水、上游水库决堤,漳卫河行洪超历史最高警戒水位,河堤多处险象环生,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接到救灾命令后,作为军分区司令员的他,迅速带领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组织指挥队伍作战,并赤膞上阵扛袋堵漏排险。在军民共同努力奋斗下,最终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突发性灾难。

直言仗义,直抒胸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风尚,文艺家们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对不正之风进行暴露和鞭笞。志河兄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请看他这首以《会风》为题的五言诗:

开会必先议,集思广有序。无会章不成,会多是顽弊。风正气则顺,心齐凝聚力。无事不早朝,朝罢无儿戏。逢会必有因,无因果不立。少说政务畅,言多矢无的。一言九鼎尊,句句将民恤。空谈误国多,实干兴邦益。一发动全身,事半功倍利。时不我待急,勿失良机遇。忠奸心中藏,切戒重演戏。上下一盘棋,输赢在博弈。贤良多诤言,奸佞拍马屁。青史鉴古今,伟人铭当记。政通人和时,国泰民安意。

当下一些地方高谈阔论多,天天开会,疏于实事。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享誉文坛的袁水拍的讽刺诗。在当今,一位老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形式主义会风予以批评,实属难能可贵。志河兄集子中有不少这样的诗作,值得学习和思考。

枪杆诗的特点,是直来直去,不藏不掖。军人诗作总是闪耀着枪杆诗的毫光。记得在部队服役时,常听到操枪弄炮的战友走出校场后信口吟来的枪杆诗,如“装填手,装填手,一顿最少仨馒头”等。志河兄从军一甲子,在党半世纪,熟悉战士的风采与情怀,了解部队基层建设的内在规律。因此,他把耳熟能详的枪杆诗节奏很好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诗风简练,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比如这首:

前车不拒巫婆走,七国跟进一群狗。圆明硝烟未散尽,宝岛似闻魔鬼吼。领土之争政治化,血缘关系变敌友。险恶阴招何歹毒,亡我之心蓄谋久。认贼作父钱是爹,自古孩岂嫌娘丑。内乱遗憾留祸根,蒋家王朝骂名留。蔡氏不肖负先贤,卖国求荣罪当囚。伟人宏愿时不待,雄才大略望北斗。和平统一是梦幻,破釜沉舟武出手。时不我待稍纵逝,历史丰碑垂不朽。

志河兄职高位显,但他为人低调。在众人眼里,他既是崇尚威武之师的军人,又是惜墨如金的文人;既是高风亮节的主官,更是体恤、关心基层的兄长。他的所做所为,不免让我联想到“人民心中一将军,负重跋涉好骆驼”的诗句。所以用这样一句论断终序更恰如其分:将军面前是诗人,诗人面前是将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