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 地 瓜

张汉忠作

□荣成

金秋十月,正是庄稼收获时节。

一个周末的清晨,沐浴着旭日的霞光,我和媳妇及邻居大哥大嫂,一路欢声笑语,骑行在乡村小路上,直奔县城南的农田,去“揽(luán)地瓜”。

鲁西北方言里的“揽地瓜”,是指地瓜采收后,人们把遗落田间、藏身土中的地瓜扒拉出来,拣拾回家。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是一种补充粮食的救济行为。而今,却成了许多人走近乡野的一种情感寄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一天下午,我们专门去集市上买了四个三齿钉耙以及护膝护腕,还准备了四个装面粉的尼龙袋子,满心希望着能满载而归。

暮秋的风时疾时徐,弥漫着丰收的味道。一路的话题始终离不开儿时跟着大人揽地瓜的事儿,当年的画面历历在目,清晰而温馨——对这次揽地瓜,也更多了一些莫名的激动。

说话间,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哇,人好多!大都是附近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也有一些城里的退休人员。搭眼望去,人多处几近摩肩接踵,穿着五颜六色,工具五花八门,有拿铁锨的,有用铁耙的,还有人挥动着种花的小铲子,实在没有工具的,就地找一根木棍。

收获机往来穿梭,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一垄垄的地瓜蔓弃置田间,经风一吹,蔫头巴脑却依旧翠绿。人们就在新土与绿意间找寻着“目标”,熙来攘往,执着恣意,快慰天然。

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我们立即融入其中。

绕过人群,找了一处还没有被揽过的地块,低头弯腰翻掘扒找起来。漏网之“鱼”很多,一会儿的工夫,大大小小的地瓜就装了半个尼龙袋子。收获不小,但也发现一个问题,受伤的地瓜、小块的地瓜居多。无意间看到旁边一位老大爷揽的地瓜却完好无损,且都是大块的。

长者为师,虚心请教吧!我跨过垄间的虚土,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去,“大爷,您真是行家里手啊,揽的地瓜又大又完整。”大爷直起身,笑着说:“一看你们就没下过地、没大干过活。现在的地瓜品种,扎根都很浅,非常适合机械收获。我们揽的地瓜都是从收获机的筛子两边掉出来的。别光在地瓜垄上可劲儿刨,在垄两侧的沟里多扒拉扒拉。不信,你去收获机旁边看看。”

不远处,农机手正操纵着收获机,干得热火朝天。走近看了看,确实如老大爷所说,原来收获机先用铲子把土和地瓜铲到筛子上,在行走震动过程中把土筛下去,地瓜和部分漏不下去的土坷垃则从筛子两侧掉下来,然后人工把地瓜拾起来装袋。其间,总有些地瓜掉落到垄两侧的沟里被土覆盖住了,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瓜落”。

按照老大爷的指点,我们改“漫天刨”为“沟里挠”,果然是速度快质量好,一个多小时就装了满满三袋子“战利品”。

时近中午,驮着丰硕的战果,惬意地骑行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大好,感触良多。工作余暇,抛却繁文缛节,回归乡野田间,去变现一次“蓄谋”已久的劳动之旅、重温之旅,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满满,关键是学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原则:虚心、用心、躬身、力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