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德州人的重阳节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是吉祥的日子。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秋游、佩插茱萸、祭祖、祈寿等习俗,更有“辞青”之意,与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一一

重阳习俗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农历九月已经有秋收、休养、祭天、祭祖等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此后,在重阳节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宴饮、祈寿等内容。如今,重阳敬老,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成为普遍的习俗。2012年,国家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德州民间风俗里,重阳节这天,人们要身带茱萸,登高饮酒。民国《德县志》载:“始于费长房教桓景之说,厥后陶元亮菊园持醪,孟万年龙山落帽传为佳话。”这个典故记载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汝南人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将有灾,你尽快去通知,令家人各做红色香囊一个,内盛茱萸,缠在臂上,然后登高山,饮菊酒,此祸可除。桓景依言而行,全天平安。傍晚回家,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死,他们果真躲过了灾难。自此重阳登高、饮酒、插茱萸形成习俗。二二

德州地处平原地区,重阳节可以登高的地方并不多,在古人留下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最受欢迎的登高地有四处:一是德州南门外的玉皇阁,大体位于今解放大道与东风路交会处,是德州南门外的最高点。据记载,玉皇阁至少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以前。玉皇阁坐北朝南,与朝阳门(古城南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一座宗教庙宇与军事设施相结合的建筑。因它采取了类似城墙的建筑模式,台下又有类似城门的门洞供人们通行,故它貌似德州城的外城门,实际它是一个过街的阁楼。它高居南门外主干道上,是进出德州的门户,与身后的城楼和角楼遥相呼应,平时值守瞭望,战时聚兵御敌,和平时期就作为宗教道场,供人参拜。在这一天,玉皇阁还会进行一项很重要的民俗活动——“攒斗”。相传九月初九是斗姥元君的生日,斗姥是北斗众星之母,这一天,信士们把进贡的香束一层一层地摆在石质的斗座上,攒成粗壮的圆形香塔,层层叠叠,很是壮观。香塔在凌晨时分点燃,迎接斗姥元君,历昼夜,香气达数里。道士诵经,信士们则祈求增福增寿,祛病免灾。

其二是雁塔,又称题名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这年德州大修城池,就在东南角的城墙上建设了雁塔。乾隆《德州志·卷十一·古迹》记载:该塔共有三层,腹部像屋内墙壁,上嵌石板,镌刻德州籍举人、进士的姓名。康熙年间,田雯进行了重修,在墙壁上增加了两块石板。三三

其三是振河阁,与雁塔同期建设。清代以前,流经德州的运河并不是现在的河道,而是从城西南的豆腐巷村,拐向东北,向德州城靠近,流到聚秀门(大西门),然后北转,顺着城下的古驿道西侧向北流去,到了城墙的西北角,又折向西北,形成了一个大大的“U”字形河道。明万历四十年(1612),德州知州孙森,在西城墙上聚秀门与广川门的中间位置处,将该段城墙加宽5尺,加长30尺,城墙顶部呈“凸”字形平台,在此平台上建起了作为登高观赏运河景致的振河阁。它砖木结构,两层,方形,四周环廊,廊内木栏相绕。由阁内底层登木梯至顶层。凭栏远眺运河,映入眼帘的是河面上长蛇阵般的漕粮船,号声阵阵,白帆点点,向德州城驶来,近城处又折回北上,与驿道上人流相辉映。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高风翰曾游历德州,并在重阳节登上振河阁,留下一首《陵州九日振河阁登高》:“年年故园登高处,万里天风醉海门。云驾螭龙掐白帝,潮惊风雨送黄昏。人怀汉代田横岛,山拟华峰玉女盆。回首那堪漂泊日,却弹短铗对吟尊。”

其四是位于董子书院里的董子读书台,在德州老城大西门外的运河东岸,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知州马明瑞迁建,他还在小西门外建设了醇儒书院。每月在此举行一次“崇仁会”,吸引了天下学子才人、骚人墨客源源不断聚来,比试诗文才艺,交流感情。运河岸边书声琅琅,吟咏唱和,德州一度也成为世人向往的“燕齐都会”(李明诚《醇儒书院记》)。清人田致在《陵州四时词》中唱道:“柳湖西畔御河隈,芦荻萧萧两岸苔。酒户词场多少客,登高齐上读书台。”

康熙年间,德州举人田同之曾作诗《九月十日,柳湖闲步》:柳湖一带曲麈黄,隔岸遥闻静监香。竹杖芒鞋西郭外,残茰冷菊小重阳。方山影落平林远,鹿角云连鬲海长。胜事已随流水去,那堪重问广川乡。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州已经种植茱萸和菊花用于重阳节了,而柳湖就在董子读书台的附近,此处的茱萸与菊花当为登董子读书台而准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