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时代的心灵隐居——读张炜散文集《我的自语打扰了你》


  □王志文
张炜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的《你在高原》《古船》《九月寓言》等堪称经典,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散文集《我的自语打扰了你》,向世人展示了浮躁时代的心灵隐居,带领读者走进张炜的自语世界,能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
  这本书是张炜创作40多年的散文精粹。他写乡野、写故园、写那些令人精神一震的自语,他的笔下有很多值得我们反省的内容。他说:“今天残存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也掺杂着各种各样的混乱和污垢。在这个时刻,人接受着检验,人在目击、识别,也在自我注视。人不仅仅是一个评判者和谴责者,还应该是一个自省者和忏悔者——失去了后者,一个人将也不可能永久地站立。 ”他的散文丰富随意,但在题旨上却有独特考量,体现出他的文学韧性和坚持态度。他多次说及,他对文学始终抱着神圣而敬畏的态度。这种韧性和坚持,也是一个精神的守望者、文学有心人崇高的文学情怀。
  张炜是一个孤独的守夜人,他记录着大地的草树、云霓、雪雨、收获、泪水、困厄与无奈。他对喧嚣和欲望的质疑与反抗,无疑也是以故地作为依赖和精神资源的。故乡故情,吾土吾民,是写作者的精神原乡,是灵魂的栖息地。他作品中早年的芦青河,晚近的万松浦,都是经常出现的场域。这些文字体现了他执着的家乡情怀,以及一个来自底层的知识分子的平民情怀。他寄情于那些原生态的自然物事,这也与齐鲁文化的崇奉自然相一致。这种自然情怀和人文情操,也浸染着作家细腻的情感。一个作家以其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温度来书写,恰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张炜的灵魂是享受孤独的,因为自己乐在其中,孤独便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人。他与现代物质社会有点“隔膜”,他心怀恐惧,既忧生,又忧世。他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因为他身处自然之地,追寻着乡村的月光、海边的白云,在鸟声村语、晴耕雨读中感受乡野田园纯朴而恬静的心灵。这是对大自然与劳动本身的敬畏与热爱,是对寂静中有无边喧哗的感悟,是对无声诉说却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的沉思。书中的《古镇随想》《难忘观澜》《西双版纳笔记》《台港小记》等篇章,把人带入了一个淳朴自然的世界。
  张炜没有寻求所谓的生存智慧,也没有浅薄的幽默,他要求的不是世俗的名利,他攀行的是精神的阶梯。现在的人多世故,开始用掌握的话语,进行一种有意和无意的欺骗,张炜对此不是隐忍不言,他要学鲁迅,指出恶俗的荒唐。他在《我的自语打扰了你》中说:“我认真地翻看了自语的痕迹、那些记录,发现我如上的判断并没有错。是的,我有时候常常用到‘恨’这个字,那是由于我太‘爱’了。 ”表露心迹的文字,让人看到了作家一如继往的坦诚与坚守。他的文字沉稳,朴素而高洁,没有花腔俗调,来自真实的内心。
  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书中,不论是读史、写人,还是谈艺、记往,他都从一个思想者的维度上书写。他的散文,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在我看来,品味孤独的人,懂得与人微笑。那些看似孤独的人,或许并不孤独,他们拥有的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淡漠与繁华,张炜就是这样的人。读这本书,宛如一缕清风吹入心田,让现代人麻木、倦怠的身心,从天籁的呼唤中获得解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