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养老院”

□任洪明

时下,敬(养)老院已经遍布城乡,彰显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其实,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院”自古有之。

早在4000多年前,夏、商时代就已经设立养老机构。《礼记·王制》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西学,养庶老于左学。 ”这里的“序”与“学”,就是我国养老的最初场所,也是养老院的雏形。

南朝梁武帝于公元521年,在京师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养老院——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供养他们的生活。从此以后,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唐代时,国家强盛,养老院也更为普遍了。唐朝在长安设置了“悲田院”,用于收养贫穷、无依靠的老年乞丐,政府派人负责后勤供应,佛教寺院负责具体管理。

宋代,养老院流行起来。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来又开设居养院,将孤寡老人登记备案,由国家供养他们。

明朝初期,诏令各地普设养济院,朝廷下令把所有贫困老人都收到其中统一供养。到公元1480年,仅京城历年共赡养孤寡老人7490多人。

清朝延续明代养老院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普济堂,收养年老体衰的贫困者。清朝乾隆年间,普济堂内老人每人每月供给粮食6斤,柴盐钱百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