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丝瓜情

□余春明

       盛夏,父亲留下的那一方土地上,初春妻子栽上的丝瓜开花了。此前,妻子怕丝瓜藤没处牵,特地在院墙的边缘靠墙搭了一个木架。说来奇怪,丝瓜藤就如同长了眼睛一样,顺着木架蔓延。它们牵出的藤蔓的每一个节骨上都会伸出如爪的触须,稳稳地将木条抓住。而藤蔓的顶部则如蜗牛一样,触角向前延伸,就同无线电的电波顺着木条攀援,其探索的劲头似乎没有尽头。

    这块狭长的土地,实际上不过两平方,是父亲在世时请三轮车夫拖来土,用砖头在围墙脚下码起来的。父亲是农民,老年后,随我来到县城,离开了陪伴他一辈子的土地,难舍土地情。为了能亲近这位老朋友,父亲亲手造就了这方土地。可惜的是,还不到一年,病魔就夺去了他老人家的生命。这块土地,也就成了他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件有形遗产。妻子怕闲着了它,在它上面种上了这墩丝瓜。如今丝瓜藤蔓繁茂,开起了金黄的鲜花。鲜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长长的藤蔓上,就像元宵节晚上“耍龙灯”游龙身上的一盏盏明灯。

    细观黄花,5个花瓣各呈半圆形,但不如五星那么尖锐,花瓣中央的花芯却是相当粗壮,花蕊也不如其它花朵那么娇羞,而是勇敢地伸出脑袋,骄傲地直面蓝天。碧绿的掌形叶片,虽然没有南瓜叶那样硕大,但同样肥腴。而且花期极长,从夏天开到秋天,一朵雌花基本就结一条丝瓜,不似有的植物,花开得相当繁茂,但只有极少数的花朵才会结果,有的甚至只开花不结果。仅凭这一点,丝瓜花就远远胜过那些华而不实的主儿。看到这朴素而又美丽的花朵,我的思绪飞向了遥远的童年。

    小时候,农村是大集体,生产队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农活,自留地里的菜园也难得有工夫去打理。母亲就在厨房边上的空地里栽上一两墩丝瓜,在几棵树之间牵上草绳,丝瓜的藤蔓就顺着草绳蔓延开来,开花,结果,那一条条丝瓜,成了家庭餐桌上的常菜。母亲收工后,就要紧锣密鼓地弄饭,到菜园去摘菜往往来不及,经常就在丝瓜架上摘条丝瓜,打个汤,凑上几个咸菜碗,就算打发了一餐。你还别说,这盆清香的丝瓜汤,在幼小的我看来,简直就是琼浆玉液,味道好极了。

    丝瓜同藤蔓和叶子一样,碧绿色,长长的,形如黄瓜,但比黄瓜还要长许多,肉质也要嫩一些。绿色的皮肤上还均匀地分布着更深色的纵线条,形成自然的花纹。母亲将采摘来的丝瓜用刨子刮下皮,再用菜刀切成二寸左右长的条块,放在加好油的开水锅里,不几分钟就熟了。如果再在里面加个鸡蛋花,放进适量的香葱,就增添了诱人的浓香;如果再放进少许精肉,那更是好吃得没话说。这时的丝瓜柔软爽滑,吃进嘴里,滋溜一下就咽进了喉咙,非常畅快。这时候,我会狼吞虎咽地灌个饱。

    别小看了丝瓜,营养学家认为,它其实有着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盛夏吃丝瓜,有防暑散热的功效。就是那老了的丝瓜,还可以利用其丝瓜络搓背擦澡,洗锅刷碗,比起现在用的洗洁剂要环保得多。

    喜欢丝瓜,在我的潜意识中,它当然是亲情的象征。看见它,我仿佛看到了父母慈祥的笑脸,体会到了他们对儿女的绵绵亲情。

    我爱你,丝瓜!你永远香在我的记忆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