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席文天先生 难忘最是苔色轩

 □单睿

      2016年夏,临邑县有关人员联系到我,称正由县档案馆负责,为席文天先生编一本纪念性文集,问我能否在商河找到他的手书资料。席文天先生已逝世10多个年头了,为免其遗著散佚,出版这样一个集子颇为及时。此事也不由勾起了我沉埋心底的记忆,自然想到了席文天撰文并手书于壁的《三槐居序》。
    三槐居是高锋先生在商河的临时寓所,是县政府大楼后边的一间平房和不足20平方米的小院,因门外有3株槐树得名。高锋先生是乐陵人,晚年应邀来商河负责《商河县志》的编审工作。他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无数,在商河编审县志之余,更注重对后进的培养。我与他的认识是出于对文史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1994年深秋,我拜访了高锋先生,同时有缘一睹了席文天先生的风采。其时,席文天正在三槐居。他60多岁年纪,身材挺拔,穿着朴素的中山装,一脸儒雅狷介之气,留着鲁迅式的胡子。后来高锋告诉我,他们早年是同窗,正在探讨一篇文章,就是《三槐居序》。因不便打扰,我提前告退。第二天再去,门敞着,对门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已写满古拙老辣的隶书大字。高锋正站在院里对着墙壁吟哦,他已完全沉浸在这篇文言序文优美的情思中了。细看壁上,墨迹未干,再看屋里,席文天正坐在对门的沙发上休息。这是我和席文天的第二面,时间匆匆,没有过多请教。后来,1995年春,又见过他一面,依旧是朴素的中山装,依旧是鲁迅式的胡子,依旧不苟言笑,我斗胆向他请教了几个文史问题,他都向我做了讲解。
    高锋告诉我,席老师是山东文史馆馆员、邢侗研究专家,还写有1000多首诗,其书法和绘画也很有造诣,建议我多向他请教。他写在墙上的《三槐居序》,为隶书,但参以篆意,字字沉着,笔笔飞动,古意盎然,笔墨酣畅,实为难得上品。高锋室内,另悬有一幅《新编老干部陋室铭》,同样是席文天撰文并手书,但以颜体楷书风格为之。世人学颜者因学识不具,往往多为俗笔,而在席文天笔下,颜体却既保留了原有的端庄古朴,又赋以妍丽娴雅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炉火纯青,令人倾倒。席文天自幼性格孤傲,不善言辞,其外祖父的兄长黄铭是清末乐陵拔贡,擅长书法,尤工颜体,他悉心教导席文天习楷书,使其打下了牢固的书法功底。那两年席文天常来商河,一般在三槐居住上几天,也便吸引慕名者前来拜访,其中就有几位诗词爱好者。席先生给他们讲授诗词格律,但因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苛责多于引导,课只讲了一次就作罢了。由于此前我已通过自学方式初步掌握了诗词格律技巧,写出的习作很想得到他的批评,这样,便有了我对席文天的拜访。
    1996年,我在临邑县城四处打听席文天的住址,最后在距邢侗公园不远的一处四合院里找到了他。这所院落,是他租住的东关村农户的房子。他斋号“苔色轩”,平时用力诗文书法,懒于打理生活,以至“苔痕上阶绿”;同时,青苔虽为微介之物,然生命力亦非常顽强,用以自况,这对平凡但孜孜于艺文的席先生来说,最合适不过。席文天不承认白话新诗的历史地位,不看新诗,并引用广为流传的毛主席的一句话“要我看新诗,除非给我二百大洋”。好在我随身携带的诗稿正是旧体,他同意留下看,但表示,诗词不能称为旧体。他说,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明朝,他的东西翻译过来为什么就称“新”的,而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称“旧”的?我无言以对。当我请教该怎么称呼诗词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华诗词。 ”
    后来,我收到席文天修改过的诗稿,展开一看,上面经过了他细心的圈点,出律的字全部标出,并作了旁批。这些批改过的稿子对我后来更加严格地运用格律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席先生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对待后学青年是非常细心和认真的。
    后来,因他年事已高,也很少来商河三槐居。他的诗词选集《苔色轩诗词选》出版后,我写了一阕《鹧鸪天》词表达了对他的景仰之情,但这首词一直未能转给席老师看。后来,就听说他逝世了。席文天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对周围几个县的县志编纂和文史编写工作都做出了贡献,同时,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和认可,遽然离世,已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了。他的余热因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的演化而熄灭,他的名字和形象,也成为鲁西北学界的一个永久的记忆。
    后来有一年的清明,再次坐车经过临邑,想起席先生的音容笑貌,潸然泪下,遂口占一绝表达对其怀念之情:“曾填一阕《鹧鸪天》,未付先生仔细看。说与清明时节雨,应怜墓下有人眠。 ”
    现在,先生文集《苔色轩文集》印行了,置于案头,每当阅读它时,就不由生出一种敬意。席文天的才学是多方面的,诗词、书法、绘画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他的地方史和人物考证,时有卓见。这不仅得益于先生早年的私塾教育和半个多世纪的学识积累,还归于他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文化信仰。回顾先生生前那一份执着、那一份自信,该向九泉之下的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