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 全民创业

    发展县域经济,既需要 “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实现小微企业增量,主要靠全民创业。因此,做好全民创业的文章,对三年倍增计划同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各级一定要坚持 “抓大不放小”的工作思路,在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资民力充分涌流,努力形成万马奔腾、热火朝天的发展场面。

    实现全民创业,需要政策支持。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较早,早期也曾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近些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许多企业徘徊不前。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进步需要;另一方面,现有的激励政策经过多年的效力释放,助推作用已经减弱。激发全民创业,需要新的 “强心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大创业的政策措施,能放的政策要放到位,能降的门槛要降到底,积极支持农村能人大户、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大学生等在镇村产业园区创业,形成全民创业高潮迭起、新上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实现全民创业,需要做好服务。多数民营企业起点低、基础差,决定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方力量的扶持。若扶持到位、及时,企业就会一路顺畅;反之,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因此说,政府的扶持力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提升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等服务体系;要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市县两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搭建培训、教育、引导平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全民创业,需要结合实际。各县市区的产业优势不同,决定着发展民营经济的方向不同。武城的玻璃钢、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兴起,与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围绕这些主导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分不开。宁津的木器加工、庆云的商贸市场、夏津的棉花纺织等产业特色突出,都是结合实际发展民营的成功范例。各县市区一定要根据本地产业特色,突出1至2个主导产业,抓好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培育一批名牌产品,着力打造上下游衔接、大中小配套、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这样,全民创业的方向才会明确,发展成效才有保障,县域经济才有后劲和活力。

    本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