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卫运河边的民间传说

张明福李学武刘恩常

德州卫运河在形成后的一千多年间曾经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这些经过人们口耳相传的陈年旧事,不仅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而且个个都带有激发世人守正向上的正能量,他(她)们不是救民于水火,就是恪守做人本分尽忠、尽孝,或是乐善好施无私助人,故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经久流传。

1傅氏四女孝亲的传说

在武城县四女寺镇,很早以前就流传着傅氏四女为照顾父母矢志不嫁的故事。

相传西汉景帝年间,四女寺村有一傅姓夫妇,生有四个姿色超群的女儿,个个聪慧过人,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再加上家道殷实,夫妻二人乐善好施,街坊邻居无不称羡。四姐妹在为父亲祝贺五十大寿时发现父亲闷闷不乐,知道了父亲在为四女出嫁后无人能照顾老两口晚年的事而发愁。聪慧达理的四女为能照顾好即将年迈的父母,便争着不嫁。在大姐的提议下,她们各自在自己闺房门口栽下一棵槐树,并约定门前槐树枯死者嫁,槐树茂盛者留。同时,大姐又不忍心耽误妹妹们的青春,便趁夜色降临,偷偷用热水浇灌三个妹妹门前的槐树,以盼妹妹们能够早日出嫁。不料这事被三个机灵的妹妹发现了,她们均学起姐姐的做法,也用热水浇灌其他姊妹们门前的槐树。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四姐妹门前的槐树不但没有被烫枯,反而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四姐妹怀疑是上天在昭示她们,于是越发坚定守闺侍亲的决心。

后来,傅氏四女因孝敬父母争着不嫁的事迹感动了上天,一天,人们目睹她们一家六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驾乘仙鹤飘然升天。为了更好地弘扬孝道和记住四女孝亲的故事,人们将村名改叫“四女树”。再后,人们又在此建寺塑像,将村名随之改称“四女寺”。自此,当地为政的官员和运河中过往的文人墨客,都对四女孝亲的故事多所歌咏。民国《重修恩县志》不仅在艺文志中收录了大量诗篇,而且还收录有四女塑像旧照。今天,武城县有关部门从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出发,创建四女寺风景区和重建四女祠,成为人们参观休闲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旅游胜地。

2陈氏姑嫂义烈的传说

在武城县祝官屯一带,广泛流传着姑嫂忠勇节孝的故事,并且在祝官屯村北运河东堤下还有一座被无数碑碣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的姑嫂坟作证。

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祝官屯有一陈姓人家,男主人陈立河娶村南孙氏姑娘孙淑姬为妻,家中有父母双亲和小妹媛媛。陈立河婚后不久即遭官府抓丁,离家外出当兵参战,留下新婚妻子孙淑姬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小妹。陈立河一走就是几年,当初杳无音信,后来传说他战死沙场。妻子孙淑姬强忍悲痛挑起了一家的重担。她断然拒绝别人劝其改嫁的好意,继续在公婆跟前尽孝,直到送双老入土为安。小姑媛媛见嫂嫂如此重情行孝,便也矢志不嫁,决心终生与寡嫂相依为命共度艰难。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恶徒持刀闯进陈家欲行不轨。孙淑姬拼命反抗并与色贼厮打在一起,恶贼恼羞成怒,举刀砍死了陈家孝妇。搏斗声惊醒了小姑媛媛,她手持剪刀一跃而出,见嫂嫂被杀,一边惊呼,一边向歹徒刺去,恶贼见状仓皇而逃。媛媛抱起嫂子尸体,嚎啕大哭痛不欲生,毅然将剪刀刺进了自己的胸口,随寡嫂赴义而去。好心的乡亲们含泪将两位烈女合葬一处,建了座“姑嫂坟”。

事过不久,恶贼即被官府缉拿归案并很快被执行死刑。武城官府为弘扬孙淑姬与其夫妹媛媛两人的贞烈事迹,使“姑嫂坟”能够年年有人祭扫,便以里社讲堂的形式加以宣传,并在清明、上元、寒衣节等节日派人祭祀添土。后来,运河两岸的百姓逐渐把姑嫂当成了神灵,许愿和为其立碑的人络绎不绝。当地百姓至今仍不断暗为其立碑颂德,现“姑嫂坟”墓前有“烈女之墓”“淑姬之墓”“万世流芳”“二位仙姑之墓”等石碑120余幢。

3夏津运河“决西不决东”的传说

在夏津县运河沿岸一带,自清中期以来一直流传着运河“决西不决东”的传说。雍正十一年(1733),武城县蔡庄(今属夏津县新盛店镇)人刘宗汤与同窗滕和林一同赴京会试,在武城运河码头登舟北上。二人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然各有其长。刘宗汤的蝇头小楷技高一筹,滕和林的文章气势不凡。二人站立船头,仰视雨后的夜空,霁月浩渺,群星闪烁,刘宗汤心动诗出,不禁吟了一句“明月千载唱今古”,滕和林随应一句“诗书万卷点乾坤”。刘宗汤紧接着一句“鸟飞鱼跃会试日”,滕和林又是一句“笔舞墨飞第一名”。二位的信口和诗不胫而走,几天后传遍京城。主考大人闻后为之勃然动怒,竟说“世间岂有如此高傲之人?”试毕,主考大人在阅滕和林的试卷时,颇感文采飞扬,气势高远,但厌其高傲,故将其摈除前十名之外,遂屈列二甲。滕和林观榜毕,大喊一声呕血仆地。夜临,刘宗汤扶滕和林上船返乡。滕和林眼望夜空,见星月在黑云中时隐时现,心境郁闷不堪。沉默良久忽仰天长叹曰:“无颜见乡亲父老矣!”喊毕跳入滔滔运河之中。事后,雍正皇帝得知,令主考将其试卷调出,览毕赞叹不已,念其才华敕封其为“运河之神”。

刘宗汤当年接旨赴济南历城任知县,在任公允明断,修水利、兴教化,颇有建树,“大计”之后,擢为优等,朝廷不仅敕封刘宗汤父母,而刘宗汤本人也晋升为曹州知府。后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曹州府衙为其厚葬,将其葬于紧邻夏津运河东岸的西沙河畔,茔地60亩,其间松柏蓊翠,墓碑巍然。

时至民国初年秋季的一天,运河向东决口,洪水浩瀚,浊浪排空,西沙河大堤岌岌可危,位于河堤边沿的刘宗汤墓和附近百姓的千亩良田也面临水淹。人们忽见一白蛇率九只河龟向东岸游来。蔡庄刘氏族长带众人跪拜于地,焚香祈祷。族长端一红漆木盘,乞河神家中稍作休息。只见白蛇迅飞盘中,众人簇拥回村,拟置村中心的老君庙敬奉。待入庙中,族长手执竹筷立于沙盘,白蛇缠绕其上,蛇尾在沙盘中左右摇动,忽现“和林”二字,族人惊悟,知为七世祖刘宗汤同窗滕和林现身,众人叩拜,待起身再看,白蛇不见踪影。继视沙盘,有“勿喜勿忡,决西不决东”字样,众人懔懔,慌忙罗拜于地,连连叩首称谢。此后,果然灵验,运河遂有“决西不决东”之说。

4谢仙姑施药救人的传说

在武城县老城镇一带还流传着谢仙姑施药救人的传说。

据说民国时期南屯善人谢四爷两年连添二女,按排行是家中的三妮、四妮。四爷晚年得女,爱如珍宝,时常带在身边。在她们五六岁的时候,某日,姊妹俩跟爹爹到附近的寺庙去拜佛,巧遇主持和尚。老和尚上前打躬,对谢四爷说了二位女儿若与佛家结缘定有福报的箴语,并给二女分别起名叫谢坚贞、谢志贞。

就在坚贞20岁,志贞21岁那年的一天,空中一声巨响,一道金光从窗外射入,父母就见两个闺女的精魂晃晃悠悠飘进金光中,倏忽不见。众乡亲听到响声纷纷前来探望,但见姊妹俩静静躺在炕上,面带微笑。人们将姊妹二人合葬一块,起名叫“姊妹坟”。

后来,武城县城东一带闹起瘟疫,得病人上吐下泻,浑身筛糠。东屯有个叫杨六的年轻人,到县城去请医生给他娘治病,却请了俩仙姑来家。不但治好了老太太的病,还将村南一湾的清水变成了治病的汤药。周围人们纷纷拿器物来取药汤,得病人喝下立好。好了病的众乡亲找到杨六,打听仙姑下落,纷纷表示要重礼相谢。杨六也不知道其下落,仙姑只是说要回趟娘家,就让杨六送她到南大屯村边。老人们都说:这是南屯的姊妹仙姑,得道三十年后,回娘家来施救咱这一方人众的。

谢四爷临终留言:谢家后人凡有去往或经过泰山的,定要上山去寻找一下三妮、四妮升界后的踪迹。1973年4月,谢家后人谢书娥因事出差到泰安,一路打听寻上山去。在较偏僻的一处山坳里有座寺庙,谢书娥进庙观看,只见中间供奉着一尊金光大佛,两侧是二位仙姑的木雕像,下面各有一块牌位分别写着“谢坚贞之位”“谢志贞之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