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春:结婚33年赡养6位老人

她以孝老为本,结婚33年先后赡养6位老人,是长辈眼中的“好媳妇”;她以家和为美,巧解家庭纠纷,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她以助亲为乐,借债为三个侄子娶妻安家,是亲戚眼中的“好家人”。她便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代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首届“十大道德模范”之一的齐河县国土资源局财审科科长孟祥春。

  好媳妇结婚33年赡养6位老人


在齐河县表白寺镇孔家村,提起孟祥春,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在长辈们眼里,论孝道,孟祥春是一个标杆。
的确,对于孟祥春婆家的特殊状况,能够成为一个“好媳妇”委实不易。孟祥春的丈夫,五六岁时过继给了无儿无女的亲叔叔。跟丈夫谈恋爱时她便知道,进了张家门就有两个公公、两个婆婆。
自1984年结婚时起,一直到2001年,孟祥春每逢周六便会独自骑车赶回60里外的公婆家,帮着打药、除草、施肥、挑水……周日晚上再骑车回县城。
与繁重的体力劳动相比,老人们相继病倒,更让她劳神费力。1988年,叔公公患脑出血疾病,孟祥春做饭送饭,还要给老人换洗尿布忙个不停,邻床的老大爷误认为她是叔公公的女儿,得知实情后感动不已;亲婆婆1997年患上膀胱癌,为开导婆婆,她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聊天,给婆婆更换药布,精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直到2000年婆婆病情恶化去世。
2009年5月6日晚,婶婆婆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虽治疗及时保住了性命,却因大面积出血成了植物人。她每天上班前先给老人喂上饭、换好尿布再去上班,下班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照料老人。给老人洗脸、梳头,用棉棒清理口腔,换洗尿布,做完这些事情后再去做饭,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半个月后,婶婆婆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除了对叔公公、婶婆婆、婆婆的细心照顾外,对公公、大娘婆婆、大伯公公她也尽到一个儿媳的责任,只要有时间就会帮助老人做家务,6位老人每每提及这个儿媳,都是称赞有加。


  好妻子解家庭纠纷祛夫忧


谈到妻子孟祥春,张泽庚这个堂堂男子汉几度哽咽:“她为我付出了太多,要不是她从中调解,不可能有和睦的家庭氛围,要不是她包揽起全部家务,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因为家庭的特殊,孟祥春夫妻在家中要小心应对长辈们之间的关系,即便相处中有摩擦,她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和老人较真。一次,孟祥春回家打药,路上蹬车蹬得急,想先休息一会儿。婶婆婆看到后,对其大声呵斥,这让亲婆婆瞧了个正着。“孩子骑了60多里路,你不能让她歇会儿再干?”“俺家的事,你管不着!”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懂事的孟祥春安慰亲婆婆:“妈,您别管我,她看不着的时候我就休息会儿,累不着的。”
生活琐事还好处理,可是两个婆婆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大难题。1997年,亲婆婆已经70岁高龄,被诊断为膀胱癌。虽说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可总放不下自己的心头肉,老人希望每年能到张泽庚家里住上几天。作为亲生儿子,张泽庚自然也希望能在母亲有生之年侍候床前,以尽孝心。没想到,这却遭到了婶婆婆的强烈反对。为此,张泽庚彻夜难眠,头发都白了一多半。
孟祥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通过对婶婆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婶婆婆终于同意把婆婆接到家中一起养老。孔家村老支书谈到这件事时不禁夸赞道“小孟可为俺村年轻媳妇带了个好头。”


  好家人借债给侄子娶妻


每逢春节,是孟祥春最开心的时候。这种喜悦并非来自一件新衣、一件精美的首饰、一顿丰盛的年夜餐,而是源自家人。“俺们院中虽然人多,但大伙相处得很和睦,初一拜年,连大人带小孩30多口子,别人看了都眼红!”孟祥春自豪地说。
而在这种和睦的背后,却是孟祥春主动的担当、无私的付出。孟祥春的哥嫂早年间相继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1998年,孟祥春的大侄子到了娶妻结婚的年龄,对方提出要2000元的彩礼,当时,孟祥春夫妇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700元,老老小小每月就指着这点钱度日,虽说女方要求并不过分,可2000块钱也确实让孟祥春伤透了脑筋。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结婚,孟祥春不仅拿出了全部积蓄1000多元,还东拼西凑了一些钱,才勉强凑够了这2000元。随后她又为另两个侄子娶了亲。“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三个孩子待我比亲妈还亲,逢年过节就来看我,有啥事招呼一声都来帮忙,我挺知足。”孟祥春眼里泛着幸福的泪花。
2005年, 岁的婆家二哥从外贸公司下岗51后,在企业打工,迫于生活压力,二哥放弃了缴纳养老保险。孟祥春知道这件事时,二哥已有三年未缴养老保险,欠缴2万余元。孟祥春二话没说,从多年的积蓄中取出2万元现金放在了二哥的桌子上,心里一急眼泪掉了下来:二哥,再“有几年你就退休了,这退休金可是你以后生活的保障。钱俺给你拿来了,赶紧去交上吧。”
过度的操劳,让本就体弱的孟祥春患上了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等疾病,先后做过四次手术。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改不掉“爱管闲事”的毛病,而正是这个“毛病”让一家和睦相处,温馨又快乐。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通讯员王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