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水厂见证吃水巨变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高氟水、黄斑牙,曾是一代代德州人的吃水印记,喝上“甜水”,更是众多德州人的生活梦想之一。1984年,随着德州第三水厂的正式供水,德州人就此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1983年德州大事记

3月17日地委召开工作会议,提出三步走的打算,即:第一步实现农村粮食自给,贡献棉花;第二步实现城乡粮食自给,贡献棉花;第三步到1985年实现粮棉双贡献。

春德州地区陆续取消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和生产小组。

7月23日行署召开科技成果奖励大会,奖励1981年、1982年取得的101项科技成果。

8月14日全区遵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即“严打”。

8月29日德州预备役步兵师成立。济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领导在德州市举行了预备役民兵阅兵式,并观看了军事表演。

12月全区粮棉生产持续增产,粮食总产47.4亿斤,棉花总产670万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4年德州大事记

3月14日德州市郊区进行体制改革,公社改乡,生产大队改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4月26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德州针织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暂行规定》,规定厂长有人事任免权、奖惩权和生产指挥调度权。

7月德州市第三水厂开始供水,全市从此解决了吃高氟水的问题。

8月8日德州市区扩大,辛庄、马庄、邹李庄、大东关、小锅市等村划为市区,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10月30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合同制。

同月中共德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德州棉纺织厂、德州齿轮厂、德州电机厂、德州玻璃厂、德州造纸厂、德州石油化工厂、德州市百货大楼等8个单位,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试点。

一水厂:德州自来水之始

说起德州城区历史最悠久的水厂,莫过于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运河街道办事处杨家圈村东南的德州第一水厂。

该水厂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饮用水设施基础上兴建、扩建而成的。1924年至1928年左右,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期间,为了抵御战患和备战需要,在德州城内外囤积了数万计的奉军部队,饮水问题极为突出,于是就在此修建了饮用水设施,水源取自于大运河。由于军事安全的需要,这些生产饮用水的珍贵设施必须由部队把守护卫,以防不测。这个既有供应饮用水又有护卫水设施的军营重地,当时被称为“水营”。

1951年,此饮用水设施再次投入使用,日供水约2000吨,后经扩建日供水约10000吨;1956年,市政府投资40余万元,在杨家圈修了占地约60亩的第一个水厂;1957年5月1日,德州第一座民用水塔在维新街东口落成(现曙光浴池以北)。从此,德州有了自来水。

2008年,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对德州自来水公司一水厂进行大面积改造建设,在保留原貌植被、存留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建成“九龙湾公园”。公园地处德州古运河畔的闹市边缘,原来库容11.6万立方米的旧自来水生产设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让游人可尽情畅游当年德州供水文化旧俗之风貌。

二水厂:利用地下水的转折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仅一个水厂难以满足居民的用水需要,同时随着运河的干涸,第二水厂建设被提上日程。

1974年10月,借鉴一水厂井水补源的经验,市政府又决定建设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第二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5万吨。

1976年12月,二水厂竣工试生产,次年1月正式送水。二水厂以深水井为源水,它的建成标志着德州自来水公司利用地下水的转折,二水厂位于市南郊,占地38亩,这里地下水丰富,也便于利用运河水和岔河水。

水厂先后打井8眼,分别是一号井、二号井、河圆深井、浅井、罗南浅井、罗北井、小于庄井和七西井。1977年1月正式送水,日供水1万吨。

三水厂:喝上了甘甜黄河水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等客观原因,长期开采地下水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我市经科学研究决定,引用黄河水,再建新水厂,第三水厂建设由此开始。

第三水厂位于市东郊七里铺村南岔河东岸,初始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吨,1982年10月破土动工,1984年7月1日试产成功,这标志着市民从此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1992年,对三水厂改、扩建和设备设施改造,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使日供水能力翻了一番,成为我市的主供水厂,城市居民几乎家家有了自来水。

四水厂:国内水厂建设史上奇迹

进入新世纪之后,德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区“东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为此在2013年,第四水厂正式开工建设。

第四水厂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吴寨村,由丁东水库提供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25万吨,一期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11万吨。

此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我市当年十大民生工程。为此,德州市供水总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行程8000余公里,组织参加论证会8个、形成论证报告书13套,拿到相关批文20余件,使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获得资金支持。

最终,短短一年时间内,一座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厂拔地而起。2014年5月19日,第四水厂一次性运行成功,在安全、质量、速度、效益上创造了国内水厂建设史上的奇迹!

该水厂的正式运行,彻底解决了中心城区长期以来仅靠第三水厂单一水源供水的问题,成功构建起覆盖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的“四区联网、双厂联供、东西平衡、互为补充”新格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