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优雅了千年岁月

宫凯 李晗艺 刘冬
在德州市博物馆第二展厅宋元展柜,有这样的一个瓶子:素色无纹,颜色青中带灰,足露胎,表面布满不规则开片,开片和釉色略似哥窑(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感觉,不过从足部显露出来的施釉时留下的手指印可断定,它的出身应该没有那么高贵。
就是这样的一个朴素至极的瓶子,却经常引得很多游客在它面前驻足不前——它让人不知其因,只知其美。
其实,它就是被陶瓷界誉为“中国第一器形”的梅瓶。


  历史渊源:起于唐,兴于宋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历史上各大窑系都有烧造,因其造型的修长优美,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器形”,因此也一直被沿用至今,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不过它还有过另一个名字——“经瓶”。《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特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因此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后世所存大多制作精美。


  器型之美:颜值与内在兼备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这种审美观影响后世至今。其实越简单,越难。博物馆的这件青釉梅瓶为元代烧造,从釉色审美及造型来看完全继承宋代风格,只是肩部更加丰满。
细细观赏,它没有青花的繁缛纹饰,也没有五彩的艳丽色泽,通体呈现出一种很独特的青灰色,虽然不够亮丽,但却质朴敦厚,有一种不张扬的美,内敛含蓄中透露着优雅大气,像一位饱读诗书的书生,颜值与内在兼备,在众多眼花缭乱的瓷器种类中,默默的诉说着自己的美,邂逅着一个个懂它的人。
再看它的器形,梅瓶跟其他样式的瓶子有所不同,它的重心在上面,头重脚轻。一般此类造型的器物,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梅瓶却是个例外。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在成型时,聪明的工匠们巧妙地将瓶体下部瓷胎加厚,致使底足厚重稳定不易倾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


  独特气质:优雅了千年岁月

如此我们便知,这样的一个造型优美让人看着极其舒服的瓶子,其实凝聚着古人造物的灵气和智慧,那是上千次上万次的试验与磨合,再加上上千年时间的沉淀,才有了这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与韵味,到今天与我们世人相见时,总感觉它像是有生命的。在古人做出的物品中,有时能感觉到一种把永恒定格于一瞬的东西。现代社会人们借助先进设备工具做的工艺品,琳琅满目造型多样,越来越精准无误,但岂不知做出来的东西只见技术反而丧失了风味。
物的质感,是一种痕迹,是时间的记忆。当把时间铭刻进一件器物后,器物仿佛有了人格,呈现出独特的气质。
梅瓶,瓷器里的一支独秀,优雅了千年岁月。
(本栏目文字和图片内容均由德州市博物馆提供。市民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可持身份证免费入馆参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