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美者皆为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新疆的和田玉是我们印象中狭义的玉。而蓝田玉、大理石、玛瑙、绿松石等材质在古代也被制成与玉器相同的器物,在历史上,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玉材。
    战国时期手工业发达,玉器制作迎来一个高峰。这时期制作的玉器以佩饰器、带钩、玉戈等为主要品类,其中龙形佩数量最多,玉带钩的钩首也多为龙头。战国玉龙大多为单体龙形,只有少数具有双龙合体或龙凤共身的形态,将龙纹、兽面及凤鸟等结合成群体式的玉器数量并不多。
    此时期的中国古人已充分认识到 “中轴平衡、左右对称”具有非凡的美感,所以制作的玉器无一例外都遵守这一原则。在纹饰方面,谷纹是当时的时髦纹饰,这种将单一重复的花样雕满玉器表面,构成规律性图案的纹样古朴简洁,绵延在玉璧、玉佩上,有一种静谧之美。战国后期,群体动物纹及平面立体化装饰相继出现,曲折波动的错落效果又胜谷纹一筹。这时,追求精美细致风气日浓,细密雕工兴起,使战国玉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感。
    战国晚期,玉雕已开始尝试从平面走向立体化,至汉代,则进入立体化全盛时期,玉工们采用玉、玛瑙、绿松石、大理石等,雕琢出众多圆雕动物,如狮、虎、猪、马、龙、兔等。这些作品依料施工,原石像什么动物的形态,就把它雕琢成什么动物。汉代玉工还喜爱雕琢跳舞的玉人,无论衣着、神态还是舞姿,都传神到位、动感十足。
    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角度到多视点组合,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古玉依据各自的鲜明风格,自然区分开来。汉代以前,玉器的主要用途为祭祀、礼仪、丧葬,装饰作用很小。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它才表现出更大的世俗性,其装饰性和财富特征才得以显现。古玉一般是指两汉以前的玉器,它大多出土自考古发现的古代墓穴,数量非常少,流入民间藏家手中的可能性极低。
    □匡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