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子村的由来

    肖瑞华
    平原县城正南30华里处,有个小屯子村,属王庙镇管辖。
    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红霞满天的傍晚,壮汉李氏肩挑一担手编簸箩急匆匆地走在通往平原古城的公路上,妻子一手挎着包袱,一手携着儿女紧随其后。长时间的奔波,妻子已经气喘吁吁:“孩儿他爸,咱该找个地方歇息了。”李氏撂下挑子,摸了把脸上的汗水:“好,咱就进城歇息。”
    临到城门,李氏攥着手里的几个小铜贝(当时流通的钱币),哗哗作响,就在城外临近高岗处搭帐安歇。第二天清早,李氏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惊醒,四处观望,柳林纵横,柔枝低垂,一望无际。“宝地啊,我们有救了。”
    吃罢早饭,李氏挑担进城卖簸箩。不成想,买卖出奇得好。从此,李氏一家剪柳枝,编簸箩,辛勤劳作。很快帐篷变新房,安居下来。
    李氏编的簸箩样式多,美观实用,紧密结实,用起来随手顺意。簸箩出名了,供不应求,许多外地商贩慕名前来认购。李氏实诚,又收留了肖、胡等几家,手把手地教,带出了一批以编簸箩为生的手艺人,扩展为平原古城较大的簸箩市。
    随着平原古城移址,簸箩市失去市场优势,荒废下来,已成村落的簸箩市起初名为“古城簸箩屯”。后来嫌字多麻烦,改称“簸箩屯”。解放后,社会在发展,替代产品在增多,簸箩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簸箩屯”改为了现在的“小屯子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