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善:长技在身 善医烧伤

18岁当兵学医,72岁依旧坚守在医生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赵长善:长技在身 善医烧伤

□本报记者郭庆萍本报通讯员任天瑜摄影报道

“赵医生,谢谢您! ”8月23日,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烧伤创疡整形科门口,一名就诊市民向赵长善致谢。赵长善起身相送,发出感慨:“20多年前,他的烧伤面积达到80%以上,如今能够正常生活,真让人高兴。 ”72岁的他精神矍铄,言谈举止间尽显军人气质。他先后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野战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9医院、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在德州这片热土上,他奉献了整整50年。

1947年,赵长善出生在临沂县大赵村(今临沂市河东区),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针灸,18岁参军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就被送到部队医学院学习医学知识。毕业后进入原济南军区守备第18师师部医院工作,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1969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德州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野战医院,从济南军区十几个部队医院抽调骨干力量,赵长善也在其中。“德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铁路通过,因此把医院建在这里。也就在那时医院设立了烧伤科。 ”1986年,26野战医院和358医院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9医院,赵长善等一批医护人员随老部队留守。

在那个年代,烧烫伤还属于普外科,外科医生都是全能型的,除烧烫伤治疗,颅骨损伤、骨折、胸腹部外伤等急重症手术都要做。“有一次,28个小时没出手术室,累了就坐椅子上打个盹儿。 ”

赵长善参加过河南抗洪救灾、唐山抗震救灾等许多大型医疗抢救工作,受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4次。让他最难忘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油气泄漏爆炸事件。近30人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最大的达到100%、最小的也有30%。当时,赵长善所在的26野战医院烧伤科在济南军区已很有名气,他们第一时间将全部伤员接到医院抢救。赵长善因在抢救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后来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许多外科权威专家都提到那次大规模集体抢救工作:鲁西北地区治疗烧伤有颗明珠,就在26野战医院,就在德州。

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9医院撤编,与原市肿瘤医院、结核病防治所、市精神病医院整合,成立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那年,赵长善56岁。“医院撤编以后,我和其他够退休条件的医护人员递交报告,到2005年正式退休到德州市军休所。 ”赵长善退休后接到多家医院的热情邀请,盼望他能去坐诊,培养指导年轻医生。可赵长善对工作了几十年的德州有深厚感情,又返聘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

退休14年,他依旧忙碌。现在,每天早晨7点10分左右到院查房,然后接诊、手术等。只有每周日下午,赵长善给自己放个假,侍弄院子里的果树和家门前开垦出来的一块菜地。“我喜欢种树,还喜欢嫁接。看这棵树上有两种梨,那棵枣树上有四种枣。”他说,给人做手术能长新肉,给树做“手术”就能结新果。

每天早晨,赵长善都按时查房,检查病人身体状况

与主治医护人员讨论患者病情

赵长善为烧伤患者换药时非常仔细

一九九五年,赵长善(右二)与同事抢救重伤员

小患者换完药后与赵长善挥手再见

赵长善在院子里侍弄果树,如今已到了丰收的时候

一九八六年,赵长善(右四)所在部室获得一三九医院年度先进科室荣誉称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