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雾霾治理长效机制

  本报北京讯(记者陈婧)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7日18时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预警,这已是近期北京市第二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谈“霾”色变和“等风来”成了雾霾侵袭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应对大气污染,北京该如何治霾?应急措施后如何推进大气污染长效机制的建立?国外又有怎样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今日14版专题策划认为,近年来,北京组织实施了多阶段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等,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北京是一个人口规模超过2150万的超大型城市,建设规模仍在扩大,环境污染治理仍面临巨大压力,亟须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改变过去环境管理以行政审批为抓手、环境建设由政府主导的局面,转向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进一步加强法治、经济、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环境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污染治理效率。

  此外,该版刊登的署名文章认为,雾霾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配套政策组合。改善环境主要依靠收入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资源效率提高、技术进步等,这些影响因素都受能源价格驱动。通过设立环境标准和约束指标,以及能源价格改革来反映环境和能源资源成本,促使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提升废物回收利用率等,从而有效引导对常规能源的替代和增强清洁能源技术的竞争力。现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整体环境污染,很难很快地由技术措施来消除和缓解。因此,除了从供给侧进行雾霾治理,政策上还需要从消费侧引导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崇节能减排,真正有效治理雾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