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5年新增城镇就业30多万人 社保基金逼近百亿元大关

    11月24日,走进武城县天鹭地毯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编织机前忙碌。公司总经理张英告诉记者:“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今年多亏了人社部门帮公司筹集到10万元贴息贷款,让我们渡过难关。 ”如今,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地毯厂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0人。“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5年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0多万人,社保基金逼近百亿元大关。
    我市坚持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摆在民生工作首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我们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仅2013年至今,市政府层面出台的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就有10多个,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办主任徐刚介绍。今年以来,我市还大幅度提高了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奖补标准。同时,建立创业创新大学,认定创业型街道(社区)60个、创业孵化园区9个。今年以来,全市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5亿元,贴息1100多万元,带动就业1.74万人。
    此外,我市着力加强就业培训,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四单”“双选”培训模式,培训人员范围由原来的5类扩大到7类,培训补贴标准也大幅提高。
    保障就业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做好招才引智工作,让更多人才汇聚德州。今年以来,共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968人,新增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省首席技师5人,培养高技能人才4100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为民生之基。我市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全面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今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破了养老制度“双轨制”,让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多年来,我市稳步提高社保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一连涨”。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全市参保达到300万人,基础养老金从2011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85元,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四连增”。加大社保公共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共建设街道人社所27个、乡镇人社所107个、城镇社区人社站94个,每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参保人数达到1030万人次。
    展望“十三五”,我市将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精心组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着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努力实现全民参保、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牟永来 傅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