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林:在基层发现问题寻找创作源泉

    杨西川村,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房屋、树木以及刚刚发芽的麦田,与我的家乡并无二致,让我感觉是如此的熟悉。当我成为这里的村民的时候,通过三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感觉杨西村川又是如此的陌生,同自己内心残留的那一点点对农村的记忆有着天差之别。

    带着如何才能做好宣传工作?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宣传干部?两个问题,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基层生活。我在同村民的深入交流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现状,从中发现我们工作中与基层实际不相符的一些工作措施,为我们下一步如何提高我们的宣传工作水平找准突破口,使今后的宣传工作更符合基层老百姓的精神需求。

    体会一:农民需要与时代相符的文化娱乐方式。每每问道他们日常有什么娱乐活动时,一般都会说在家看看电视,也就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了,当问及是否有来放映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有,但是基本不会去看,问及原因,不是说影片太老,就是说现在电视上放的影片就很多也很新,就不会去看了。在老书记杨玉池那里也得到验证,“就是在夏天,看电影的也不会超过10个人,电影下乡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农村文化需求了”。而这次我们第三批的成员有一位是我们文化宫的舞蹈教练,我们在晚饭后在村口刚刚修完的小广场上进行广场舞培训,可以说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从第一晚的不到20人,到第三天就有接近60人参加。而且参加广场舞的不光是中老年人,很多的年轻人也都加入到其中。当问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你上了一天班,还来这里跳广场舞,不累吗?“不累,厂子里干一天活,身体已经有点僵硬,来这了跳跳广场舞正好放松一下僵硬的肌肉,身体恢复的更快,明天干活跟有劲!以前没有人教,这两天市里来了教练,我们的好好学,争取多学会几个舞。”由此可见,我们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正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这就急需要我们尽快的做出调整,为基层,尤其是农村送去人们乐于接受的文化娱乐活动。

    体会二:基层到处都是新闻创作的源泉。对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好的新闻不是坐在办公室敲出来的,必须深入体验,走到基层中,了解实情了解民情,才有深切感受。只有多多体验生活、了解基层,才有源源不竭的鲜活素材和思想动力去推动我们进步,才能对真实的社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认识。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创作的作品才能受欢迎。这三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媒体单位参加活动的几位同志一直处于兴奋之中,在不断地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片段,报社的几位同志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发表了数篇有关杨西村的报道。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此次活动告诉我,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我们的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文学创作,更离不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