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广播电视台王浩:深入一线 融入群众 听民意 转文风 创精品

入住农户 融入村民

    十月,收获的季节。2014年10月13日,有幸来到了市宣传文化系统首个“三在”活动基地杨西川村锻炼学习,为期三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杨西川村民非常好客,在村民眼里我们都是城里来的“客人”,对我们非常照顾。用村民的话聊天,自己就是杨西川村民。我在杨西川村入住杨凤池大爷家,他今年60岁(和家父同岁),家里六口人,孩子都是外地打工。他在村里是副书记,还担负着村里的电工和水管员的工作。

听民意 干民活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我来说农村并没有太大的新鲜感,很多农活都知道一些,再说自己也是农口的记者。刨地瓜,手磨了两个血泡,说实话,自己真没有干多少活,后来和杨凤池老人聊天,也许是自己使用农具不当造成的,干好农活还是讲究方法的。自己亲身体会了村民种地的不容易,当我们满车的地瓜拉回家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付出总会有回报。

    10月14日,跟随杨凤池老人修村里的路灯,对于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爬电线杆少了一些年轻人的敏捷,但工作起来一点不含糊。我问杨凤池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在干这么危险的活,老人告诉我,本来换了电工了,那个电工有事不干了,村里有把他请回来了,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在杨西川村,为了拍摄到不同角度的村貌,我用竹梯子爬了两次村民的楼房,上楼容易,下楼难,每次用竹梯子下楼是我最害怕的时候,但我收获了不同角度的村貌,不同的美,

多一份勤奋 多一份新闻素材

    10月15日,早上六点,我和涛哥在村东头,拍清晨的杨西川村,这时我们发现一些村民开始陆续进城务工,有的骑电动车、摩托车还有的村民一起坐“小面包”车,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镇县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型城镇化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加速了我市新农村的建设,现在的农村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也让我感受到村民的幸福生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