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香家庭:胜似母亲的“好婶婶”

 

 

胜似母亲的“好婶婶”

    杨玉香,是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的一名老师,与她丈夫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脾气相投,于1997年春结为连理。她丈夫弟兄三人,结婚时,哥哥刚刚成家,嫂子待业在家,弟弟正在高中复读,她公公于1995年病故,婆婆是农转非出来的,没有工作,村里也没有她的地,家庭经济非常拮据,一家人全靠哥哥和杨玉香两口子的微薄工资维持生计。受丧父的打击,弟弟97年7月高考再度失利,不愿复读,径自去了济南打工。杨玉香与丈夫商量后,到济南将弟弟劝回,并送到齐河县第二职业高中求学。98年弟弟考上山东工程学院(现为山东理工大学)服装专业,在上学期间她们一家人团结起来,共同支撑起这个在外人看来贫困交加、没有任何希望的家。专科毕业后,她们一家人商量再供弟弟读本科,但懂事的弟弟径自与外地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走上了工作岗位。后来弟弟结婚买房杨玉香二话不说,为他东凑西借,欠下很多债务,一直到2006年才将债务全部还清。

    结婚两年后,杨玉香的女儿与哥哥的女儿相差两个月相继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生计,在孩子两岁时,嫂子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样只得把孩子留在家里,杨玉香就两个孩子一起养着,为了不使侄女感到生分,女儿喊她“妈”,侄女也一直叫她“妈妈”,无论走亲戚还是访朋友,都一起带着,同学朋友以及路人见了,都认为她有两个孩子呢。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弟弟的孩子出生了,婆婆不得不远赴外地为他看孩子,婆婆担心杨玉香照料不了两个孩子,不愿去又没有办法,为了家庭和睦,她坚决支持婆婆去为弟弟看孩子。

   一晃儿,孩子在她跟前过了十多年,已经上了初中二年级。这些年她从未拿侄女另眼相待,给她俩洗衣做饭,辅导功课,从无怨言。哥哥嫂子一般是一周回家一次,侄女同他俩的感情都不及同杨玉香的感情深,为此哥哥嫂子常常同侄女开玩笑说今后跟着你叔叔妈妈吧。身教胜于言教,两个孩子从小就很团结,她俩到现在不明白别人问的“分家”的概念,杨玉香与哥嫂十多年来也都是在一个锅里做饭,一张桌子上用餐,从不分彼此,街坊邻里都羡慕得不得了。因杨玉香是教师,娘家兄弟也将侄女送过来读书,她用一辆电动车带着三个孩子,来往接送孩子的家长都问她是干什么的,当她说是教师时,他们都惊讶的说教师还能生三胎,还没被开除,真不可思议。解释次数多了干脆不如不解释,有时就默认了。

    家庭的不幸总是接连不断,在06年跟杨玉香娘家父母一起生活多年的伯父(未成家)一病不起,她为此跑前跑后,给他请医抓药,娘家人见了都说比亲闺女都孝顺。不到半年,她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杨玉香与弟弟衣不解带的在医院里陪护了十天,她的丈夫只要有空就到医院里代替弟弟轮班伺候,医院里的病人陪床都羡慕不已。可是无力回天,母亲终于没能闯过这一关。丧母之痛时时敲打着杨玉香,为安慰父亲,她每周都回娘家看看,有时去不了,就打电话问问情况,怕老人挂念。去年,杨玉香弟弟家又添了一个孩子,弟媳的母亲因为有病,不能来照料弟媳,她就趁中午的时间赶过去给他们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等。邻居们都说,“你兄弟媳妇她俩离了你就没法过了,就是做绝育手术,我们陪她去都不行,非得等你有空,唉,真累你了”。

    由于丈夫的哥哥嫂子在县城上班一直是租别人的房子,要花不少钱,婆婆准备为哥哥买房子,杨玉香夫妻二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东拼西凑,多方筹措,07年为哥哥买了房子,哥哥嫂子的工作不稳定,到了缴纳按揭款的时候,她俩经常为他缴上,从不计较谁该谁,谁欠谁,哥嫂也一直过意不去,但杨玉香总说一家人就是一家人,不能太计较了。由于家庭和谐,08年被评为齐河县教育系统“文明家庭”,受到上级表彰。

    杨玉香在原乡政府家属院居住,大院里谁家有事了她总是跑前跑后,邻里有了难处总是尽最大可能的施以援手。她还一直义务护送大院里的读初中的孩子上学放学,邻居们都感激不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些年来,她一直在默默的付出,好人终究会有好报,而一家人和和睦睦应该就是她最想要的报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