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述评:特色是发展中“最美的颜色”

    作为后发地区,因地制宜,学好用好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绕过一个个已探明的发展误区,以更加科学的思路引领经济朝着最优结构、沿着更科学路径发展,是我市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的基本遵循。
    特色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中 “最美的颜色”。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定位最准确、产业特色最鲜明的地区,往往发展得最快、最好。
    德州比较优势明显,多年来,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我市积极改革创新,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集群。今天,要在新起点上赶超先进,我们依然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打造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体系。
    坚持特色发展,核心就是放大优势,创造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历来是德州发展的优势条件。近年来,不论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还是“一圈一带”战略,我市均位列其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我市作为全省唯一进入该规划的城市,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对接京津作为谋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建设“一区四基地”,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就是优势互补,只有充分借势借力,才能在新常态下抓住新的增长点,实现逆势而上、乘势而起。
    机遇不仅来自外部变化,也来自内在沉淀。德州民营经济起步早、数量多,这是特色,也是潜力。放大这一优势,就要按照质效双优的原则,坚持把转调创、高端化作为产业发展导向,以技术改造升级为主,抓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关键项目,聚集各类要素,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把民营经济的“小舢板”做成“航空母舰”。
    既有的产业结构,往往最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相对于“无中生有”发展新项目、新业态、新产业,依托既有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围绕既有产业基础招商引资,无疑更加便捷、科学、高效。我们坚持特色发展,不能罔顾产业现实,不能将老企业当“包袱”,必须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突出企业培植这一重点,一手抓骨干提升,一手抓群体培植,依靠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老旧产业脱胎换骨。
    坚持特色发展,还要有全局视角。德州经济最大的特色在农业,最大的优势在农业,坚持特色发展,必须用好这一优势。要运用产业思维抓农业,积极引导农业“接二连三”,创品牌、深加工、促增收,着力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安全农业,加快构建有德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率先改革就能创造优势。我市目前承担各类改革试点任务达50余项,蕴含的政策优势、制度优势无比巨大。要发掘这些优势,各级必须居安思危,先行先试、敢想敢试,继续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只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上不懈探索,在创新发展思路上独树一帜,在推进转型提升上独辟蹊径,我们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实现特色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鼓励创新实践,支持各县市区各部门谋划更符合当前和当地实际的发展蓝图,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保护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批判空谈者,让解放思想、特色发展成为时时提倡的新抓手,德州特色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王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