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 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公报精神解读

□宗禾
8月14日,市委召开了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紧扣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的主题和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科学研判形势、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来自于对市情特征、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

正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从大环境来看,当前全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呈现,发展中深层次矛盾仍待化解,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主要趋势。从全市情况来看,最大的压力就是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严峻挑战,最大的收获就是经济社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当前我市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有利因素,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简化审批、降准降息、清费减税、债务置换和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合作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省里也出台了20条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这些极大地提振了社会信心,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成为经济持续向好的强大支撑。二是战略机遇相互叠加。我市享受 “一区一圈一带”三大战略叠加红利,并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省委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极大地拓展借势借力发展的空间,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了直接的内生动力;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5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任务,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先行先试政策。三是自身基础不断巩固。多年来的大投入大招商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交通、产业、园区、环境等优势更加明显。各县市区也培植了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使各级干部作风、水平、能力得到进一步历练和提升,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结构偏重、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足是最大的现实,追赶型仍是我们的基本市情。通过稳增长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调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德州应势而变的必然选择。市委全会把稳增长调结构摆在突出位置,抓住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要害,是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战略决策,指明了新常态下科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前进道路。

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重在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稳增长调结构,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是重要方法论。新常态下,应对经济下行没有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单纯依靠资源投入驱动发展的方式日渐式微,微刺激、增活力,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简单、“一刀切”式的工作方法已经难以奏效,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与关键环节,聚焦对焦、定向施策、点准穴位、精准破题。
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必须瞄准靶心,锁定方向。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就是要突出“主动”,坚持在发展中稳增长调结构,聚焦发展不散光、不放松、不动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就是要突出精准发力,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效益不够好的问题;就是要突出统筹推进,正确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真正通过增速“稳”为转型升级充分释放巨大势能,通过结构“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后劲。
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必须收拢拳头,突破重点。只有善抓重点、善抓关键,才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稳增长调结构是个大命题,表现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与经济矛盾,涵盖着纷繁多样的行业与产业,不能轻重不分、缓急不分、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应选准工作突破口,把力量与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影响增长速度与结构调整的要害问题上,以重点领域强势突破兼收整体发展全面提升之效。市委从重点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五个方面对稳增长调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从某种意义上说,重点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抓手,产业转型升级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心骨,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引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动力。新形势下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就要从这“五个着力推进”入手,结合各自的发展实际与产业实际,贯彻落实好市委的部署要求,做到发展哪里有短板,施政重点就突出在哪里;主要矛盾体现在哪里,精准发力就指向到哪里。

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必须把握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

市委全会确立的“五个着力推进”,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打赢这场主动仗最为准确的发力点,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牛鼻子”。如何才能抓得牢、牵得住,需要明确并着重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质效双优是第一取向。稳增长与调结构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我们强调的稳增长,是有市场需求的增长,是绿色发展的增长,是不断提高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增长,不能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我们强调的调结构,目的是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着眼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落脚到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财税链回报,做到量增质更优。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发展竞争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已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而承接京津冀产业、技术、资本、人才转移,首要条件就是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全面接轨。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气,敢于涉险滩、敢过深水区,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以正在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攻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创新驱动是重要引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举目四周,凡是经济下行应对得当、发展活力充沛的地方,市场竞争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应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大众创新为重点,加速发展创新、创业、创客,形成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潮。市委全会还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抓住了创新驱动的实质。要树立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最大限度地激活脑袋里的生产力、释放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法治建设是基本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管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必须依靠法治保驾护航。新常态下,用法治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守法经营、公民学法用法,越来越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环节。各级各部门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市的各项措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破解难题,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把从严从实作为干部的重要导向

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责任意识、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当前,全市改革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前进路上的艰与险在增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为方能有位,不担当不作为是“软腐败”,也是不守纪律、不守规矩的表现。这次市委全会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就是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导向,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纠正干部中的不严不实问题。各级干部要自觉把责任扛在肩头,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真正做到担当重任有作为、科学发展有能力、改革攻坚有激情、为民服务有情怀、尊法守法有规矩。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各地竞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如果没有一种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办法,再好的基础优势也不会成为发展优势,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同样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的地方、行业、企业积极作为,通过加大研发、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等新办法,形成了竞争新优势;

有的却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事实证明,好形势不是等来盼来的,只有激发起不服输、迎难上的干劲,主动贴上去靠上去,多出硬招实招新招,才能打开新局面。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团结实干、主动作为,认认真真对待每件事,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真正做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要强化问题导向,找准学习标杆,在产业结构、盈利能力、人均创效、亩均税收、政策措施、办事效率等方面逐项对比,哪块不足就抓紧补上,哪里薄弱就着力加强,努力把差距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当前各级党组织正在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其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用改革发展成果来衡量,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务实务实再务实,少说多干,埋头苦干,不能谈起思路来头头是道,解决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不能用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不能以不严不实作风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无论抓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园区转型,还是“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都要有定力、有耐心,多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把定下来的政策措施落在实处,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从“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把从严从实贯穿到抓好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惠民生、保稳定的各个环节,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稳增长、调结构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把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