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暖人心

2013年,外贸局宿舍居民盼来集中供热。

    辛传仁今年62岁,是平原县经济开发区三里杨村村民,说起供暖,他首先想起的便是以前家里的火炕。
    1984年,辛传仁还住在土坯房。每到冬季,家里唯一可以取暖的设施就是火炕。整个屋里,只有炕上是暖和的,而放在外屋里的水缸每天早上都要结冰。冬天最难熬的是晚上,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快步冲向厕所,短短几步路,往往会让人思想斗争半天,巨大的温差很容易使人感冒。
    1996年冬天,辛传仁便开始烧煤取暖。每逢入冬,准备煤球是最让他头疼的事。家里地方小,桌子底下、角落里,能用的地方都塞满了煤球。有时候,他和老伴会去铁路上捡煤渣,回来后再加点煤进去,和成煤块。提到以前,辛传仁老伴笑着说: “那时候小孩子都穿得很厚,跌倒了都摔不疼”。
    2007年,因为村庄拆迁,辛传仁搬到东苑小区的楼房居住。冬季再也不用烧煤取暖了。但由于城区部分供热管网老化、供热方式落后等问题,供暖效果并不好,屋里温度一直在 16度左右,老两口觉得冷,只好又买了一台 “小太阳”取暖。
    2012年这一年,辛传仁一家终于过了个温暖年。为保证群众温暖过冬,平原县对全县供热管网进行改造。辛传仁所在的东苑小区就是其中的改造点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后,辛传仁非常兴奋,每天都去看看施工进度。除了铺设新的管道外,该公司还对东苑小区的换热站进行了改造,实行了 “一户一阀门”,把过去用户串联取暖的方式改成用户并联方式。“以前有一家暖气漏水,我们整个楼都得停暖,现在各家互不影响,真好。”辛传仁高兴地说。
    当年冬季,由于气温较低,辛传仁家提前两天就送暖了。
    “20多年了,冬季取暖从特别发愁到毫不费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大,心也越来越暖。”辛传仁说。□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王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