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云上智农、线上春耕、自动化播种,山东农业生产从“新”开篇!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0日讯  (记者 刘自锐 杨广科 卢伟霞 韩蓓蓓 刘佳 郝亚松 葛汝珺 王梦青)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不等人。当前,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山东各地统筹防疫与农事,多举措、多保障、多服务、多创新,防控疫情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开篇”,确保增收不打折。

自动化播种代替人工

小甜瓜,大产业,是济南章丘高官寨人的骄傲,在2019年曾创下了产值15亿元的纪录。春天对于辖区2.3万瓜农来说尤为重要,种苗、管理、采摘,一年的收获关键在此时。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确保一方平安,一手抓产业推进,确保群众致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会议研究决定:“防疫不误春耕,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

龙头企业济南市东方骄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秉持疫情防控与农业发展两不误,积极投入甜瓜秧苗的培育生产,为瓜农春耕提供种苗保障。

温室大棚内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为防控疫情,该公司并未让多数员工复工,而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技术突破,育苗采用自动化播种代替人工,实现产能最大化。同时严格疫情防控举措,每天早中晚三次消毒消杀,单位员工全部戴口罩,建立健康台账,每天进行体温监测跟踪,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公司占地300亩,共有31栋日光冬暖棚,2栋智能温室。除智能温室外,31栋冬暖棚全部满棚育苗,头批育苗1210万株,日销售40万株左右。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周边群众甜瓜苗栽植率已达70%左右,后期将是哈密瓜苗的高峰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两不误。

云上智农 手机成为“新农具”

山东菏泽定陶区立足“早”字抓农业生产,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引导群众投入春耕生产,做到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备战春耕时,走进定陶区的田间地头,划锄、喷除草剂……农户们带着口罩忙着抢时间,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为下一阶段的春耕工作做好准备。

定陶区各村组检查站增派人手,严格对田间返回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提醒农户要加强防护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在农业生产、销售环节佩戴口罩,分时下地、分散作业、有序下田,做好个人防护。

眼下,手机成了许多种植户的“新农具”。为减少现场指导直接接触带来的防控风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微信、短信、电话、云上智农和农技推广APP等现代化的手段,尽量以不见面的方式推行在线技术指导、在线答疑、在线培训,同时加强了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的指导服务,远程指导农户科学春耕。

据悉,定陶小麦种植面积65万亩。各街道农服中心积极指导种植户做好小麦田间清沟理墒;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采取防寒防冻措施;适量追施返青肥,提高生长量。目前,主要进行除草、病虫防治等各项农事操作。同时,全力畅通农资供应渠道,确保种、肥、药等物资储备充足,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开启“线上春耕”新模式

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潍坊全力推进2020年春季农业春耕生产工作,线上下单、入户指导,打好农业复产生产攻坚战。

拿茬、育种,在潍坊伟圣现代农业园区内,30余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忙活着各自手里的农活。园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措施,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每天的人员流动、工作人员体温、防疫消毒情况都进行登记,要求大家分散干活,实行分餐制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生产。

在昌乐县鄌郚镇,农技站工作人员除了定时监测农资供需情况外,还深入一线,指导种植户开展灾后恢复生产,主动引导鼓励农资超市开通线上交易服务,让村民在线上或通过电话下单,再由农资超市统一集中送货到村口,减少村民外出的同时,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

青州市组织工作人员搜集、整理各地最新市场信息,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行情,做到既保疫情防控,又抓产业发展。

在寒亭区,育苗专家们戴着口罩忙碌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此外,为了确保春耕以及农业生产顺利进行,雷沃重工牵头,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的指导下,联手众多农业圈先锋企业成立“足不出户备春耕公益联盟”。推出了一系列“无接触种地”新举措,在疫情期间为广大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免费线上服务,开启了“线上春耕”新模式。

济宁市各地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手、春耕备耕抓在手”,积极做好春耕播种和农资保障,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积极采取微信、短信等方式的线上技术培训,向种植农户提供‘不见面’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要种出品质较好的蔬菜,还真离不开咱街道建立的微信群。”菜农张继宣介绍说。近日,在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卧佛寺村的蔬菜大棚内,青枝绿叶、硕果累累,一片生机盎然。

据了解,农业部门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了市县农技人员、高校专家、各村菜农、农资供应商和超市采购负责人的“线上绑定”。菜农们不仅能够及时了解上级政策,还能方便咨询问题、购买农资和蔬菜销售,足不出户便能解决蔬菜生产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如今,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已为种粮大户、畜禽养殖户和蔬菜种植户等不同群体建立了12个微信群。在群里,村民尝到使用物联网、智能农机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智慧农业的甜头,纯天然、无污染、环保安全的物理技术逐步得到推广使用,现代农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农产品线上订单逆势上扬

鞠朋浩是青岛平度崔家集镇扶贫农创体、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理人”之一。这段时间,他和合作社10多个“营销经理人”团队通过线上接单,线下物流,每天能将合作社种植户手中的2万多斤樱桃小西红柿集中运送到青岛方向。

无独有偶,“胶东草莓第一镇”平度白沙河街道草莓价格在受到短暂冲击后,以主产区党支部为“临时农业合作社”,线上联系大客户统一收购,稳住了草莓批发价格,其中“中国十大好吃草莓”后沙岭草莓还以过硬的品牌和品质,一直保持每斤12元的价格。

在平度市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重点示范项目古岘镇一里村“椿香园”,春节前头茬香椿已经在网上销售一空,近期“新茬”香椿尚未长成,网上订单已预约到4月下旬。

农业合作社发挥销售“龙头”作用的同时,平度市商务局组织市内骨干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开展蔬果线上订购销售便民服务模式和平度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集中销售,崔家集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预计2月底可在线销售额100余万元。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协调多方资源,帮助相关企业、基地销售各类蔬菜600多吨,其中支援武汉的蔬菜达133吨,并积极帮助种植基地、储藏企业户等办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400余个。

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平度市凝聚农业管理、销售、农资服务保障等线上线下“双线”专业力量,棚内做优农产品品质,棚外抢早生产,实现农业产能、农民收入“逆势”上扬,勾勒出疫情防控下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图景。

春季农忙添新景 防疫生产两不误

“雨水”已至,草木萌发。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淄博迎来一年中第一个农忙时节。然而,今年较往年不同,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厂房车间都多了“新景”。

“大家在绑枝时不要忘记戴口罩,不要靠得太近、要保持距离,勤洗手……”淄博源泉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翟慎红说,“咱们春季修剪猕猴桃枝,主要是以检查病虫枝以及细弱枝为主,要将冬季留下来的病枝去除,及时浇水,得到光照。大家在学习剪枝技术的同时,首先要做好个人自我保护。”

眼下正是各种果树修枝剪枝的时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特殊时期,源泉镇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桃农们一边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一边指导猕猴桃剪枝技术,真正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齐头进。

据了解,为确保农业生产正常供应,淄博博山区利用各镇设置的劝返点,对前往田间耕作的人员进行身份确认、体温监测,确保务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利用村里的广播、喇叭在春耕期间全天播报疫情防治知识和倡议书,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为山东滨州农业大县,连日来,惠民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下跟进部署农业生产工作,防控疫情期间为确保群众春耕生产不受影响留出绿色生产通道,切实保证农用机械、物资和村民的出入通畅,努力把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时,惠民县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年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瓜菜种植育苗大棚外,菜农排着间隔一米距离的队伍,挨个测量体温、登记在册。棚内,带着口罩的社员们保持防护距离,忙着点种、嫁接。为有效指导疫情防控期间林果产业春季生产,该县派出林果农技专家,为果农“手把手”讲解春季管理知识,给果农增添了新的动力的同时,也为今年保证丰产、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人勤春早 樱桃棚内授粉忙

作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烟台大樱桃也到了授粉的季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烟台福山区主动作为,防疫不误农时,大棚里的樱桃花竞相绽放,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在福山区回里镇东黄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内,人工授粉正有序进行着。“我们合作社从2月15日正式开工,第一批上岗技术工人共7位,都是本村村民,从春节至今一直在村里居住,未曾与外来人员接触。”东黄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勇介绍,为了充分保障工人安全,合作社购置了酒精消毒液、红外线测温枪、一次性医用手套、口罩等防疫物资,在进入大棚前,每位员工都要进行消毒、体温测量,无异常的员工才可佩戴好口罩、手套入棚工作。

安全防护抓得牢,农业生产也不耽误。“再有个7、8天左右,樱桃授粉就能顺利完成。”赵勇说,今年气候比较适宜,合作社每个大棚的樱桃花开得都很齐整,预计每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

防疫助耕两手抓。连日来,福山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动员农民不误农时抓好春管春耕备播,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协调农资进村入店,指导农民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做好果树修剪、果园肥水管理等工作,搭好丰产丰收架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