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哥”邵建波:5走长征路寻访百多名老红军

□本报记者马乐
    一面红军旗帜、一本纪念册、数十张纪念信封,10月14日一早,将这些物件仔细清点小心放入随身背包后,“旗帜哥”邵建波第5次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旅程,这一次他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为起点,沿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一路寻访老红军。
    山区气温偏低、道路崎岖难行、手机信号时断时续,邵建波不时翻看随身的纪念册,上面留有100多名老红军的签名,每一个签名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老红军身上那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值得我们后辈学习颂扬。 ”邵建波说。
    “旗帜哥”邵建波是德州乾超兄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祖籍浙江温州,他热衷慈善,2014年到我市投资建厂,并将户口迁至德州。
    6岁时,邵建波曾被一位好心人所救,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寻找恩人。 1998年他听说救他的可能是一位红军的后代,来自江西瑞金。便立刻前往江西,辗转多地寻找,虽然最后没有找到,但是在寻访过程中接触到多名老红军,“他们给我讲了长征的经历,我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染,萌生了重走长征路的念头。”邵建波介绍,当年9月底,他沿着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从瑞金出发过草地到达甘肃会宁。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他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临行前准备了一面红军旗帜和一本纪念册,每寻访到一名老红军,就邀请他们签下自己的名字。行程历时20余天,找到了6名老红军。
    2009年,他从四川的通江县行至小金县(旧称懋功),沿途找到多名因伤掉队的老红军,他们多是异乡人,一辈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他们用不同的口音表达着相同的意思,“是党让我来这里的,为了国家和牺牲的战友,我们会在这里一直奋斗下去。 ”
    2012年,他重走红四方面军西征路。
    每到一个地方,邵建波都会找寻各种红军标语、红军旧址遗迹,但凡与长征、红军有关的红色印迹,都去现场看一看。最让他震撼的是那些数不清的红军烈士墓,每到一处他都要献上鲜花,拔去野草,在墓边坐一坐,陪伴片刻。在长征路上,他一共寻访到的100多名老红军,最年长者105岁,最年轻的94岁。其中将军20余名、女红军10多名。“这些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看望了很多老红军,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些女战士,她们参军保家卫国,付出的比男人要多得多,实在令人敬佩。”邵建波为她们送去了慰问品,并下定决定每年都要去探望她们。今年4月,他在看望苏州百岁老红军梁金玉时,得知老人要寻找失散74年的儿子,便四处打听,积极奔走,努力帮她完成心愿。
    邵建波告诉记者,自己总结的长征精神是一种直面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一种为了理想一往无前的品德。“今后我不仅要做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的寻访者和记录者,更要做一名传播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号召更多人铭记这一事件,弘扬长征精神。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