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追忆“胜利日” 抗战时期当过儿童团员

刘其海指着他的《八十寿展回顾》讲述往事

  □记者 俞荣 通讯员 孔令锐 摄影报道
    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家住德州岔河小区的刘其海老人,对这一纪念日深有感触。
    69年前的今天,亲历抗日战争的刘其海,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难忘的一天。
    那一天,抗战全面胜利,日本签署投降协议书,刘其海所在村的每一个角落,百姓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13岁进入儿童团 站岗放哨,与侵略者周旋 

    1943年,刘其海的老家,威海市草庙子镇马家口子村,正饱受日军骚扰。年仅13岁的刘其海,在其身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堂哥影响下,参加了抗战的后备力量团队——儿童团。“当时我二哥以教书先生身份作掩护,在附近几个村发展共产党员。他不常回家,偶尔回家,便会给我讲外面抗战的事情。我很受鼓舞,也就在那时,就立志要当兵。”刘其海介绍。
    由于年纪小,刘其海当时并未如愿去抗日前线,而是以马家口子村和郝家山村儿童团团长身份,参与到与日本侵略者周旋的斗争中。刘其海介绍,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埋伏在进出村落必经之路的两边,严查粮食买卖,不让村里粮食流通到县城,封锁侵略者的食物供给;另一个是站在村口高处,站岗放哨,警惕侵略者来袭。“选择条件好、便于观察的小丘陵,在上面埋种一颗小树,保证附近村民能看到,我们就在丘陵上观察情况。一旦发现敌人动向,扳倒小树作为提示,树头朝向哪个方向,就表示敌人正在往哪个方向行进。”刘其海讲述,利用这个土办法,他和其他儿童团伙伴每日为村民安全站岗放哨。

  15岁参加八路军 枪林弹雨中的“小通讯员”

    1945年7月,听说抗战已进入全面大反攻,八路军向全村召集士兵入伍消息,刘其海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急忙回家与父母商量,希望能参军。“父亲有些担忧,说我翅膀没硬就想飞,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一门心思想上前线!”刘其海回忆说。
    1945年7月5日,刘其海正式参加了八路军。“我当时15岁,个头不高,读书也不多,连长看了我半天,决定先让我做通讯员,到紧急时刻再上战场。”刘其海说,“我答应了。只要能为抗战出份力,位置不重要。”
    抱定抗战信念,刘其海利用自身灵活、善于表达的特点,积极为官兵传送信息。“我每天的空闲时间很少。前方打仗,我传消息;一旦休息,我就负责后勤、照顾伤员。”刘其海说。
    虽说并未亲上战场,但作为通讯员,刘其海仍在传送信息时的枪林弹雨中,见证了战争的惨烈。“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九死一生,可我们的每个战士都坚信胜利必然属于祖国,尤其是8月后的战势,八路军呈现出压倒性优势。”刘其海说,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战友是如何身负重伤,依然拼尽全力,用刺刀与敌人搏杀的。

  84岁回顾光荣岁月 难忘69年前的欣喜若狂

    1945年9月3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协议书。“这一天太激动人心了,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扭秧歌,发传告。我记得自己当时正四处贴标语,不少群众走过来,向我们表示感谢,拉着我们一起扭起秧歌。”说起抗战胜利那天,老百姓普天同庆、欣喜若狂的场景,刘其海激动得眼角泛起泪花。
    在欢天喜地庆祝后,刘其海又跟随部队,一起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辗转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伟大胜利。1978年,48岁的刘其海定居德州。
    如今,84岁高龄的刘其海每日读书、散步,生活十分闲适,可他对于自己曾参加抗战的经历始终难以释怀,时常翻出自己抗战时的纪念物品,一遍遍抚摸回忆。80岁生日时,他写下一篇《刘其海八十寿展回顾》,由好友徐俊杰执笔,写成书法作品,悬挂在客厅,抒发自己对抗战岁月的缅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