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占勇:创新传承让柳子戏焕发生机

——将传统大戏改成短平快小戏;排练贴近生活的新戏;服化道更精致

容占勇(右二)演出柳子戏《挂龙灯》

容占勇(右一)演出柳子戏《三姓合》

李淑冉张敏

3月9日,在武城县老城镇吕洼村,吕洼柳子吹腔剧团团长容占勇正在伏案研究柳子戏《挂龙灯》的唱词,他将《挂龙灯》分为几个选段,对一些唱词进行删减、改编。

今年春节期间,吕洼柳子吹腔剧团火热出圈,共演出10场戏,场场爆满。“不仅观众人数多,更重要的是,年轻观众占到了六七成,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地方剧种传承的曙光。”容占勇由衷感叹。

吕洼柳子戏源于清朝,曲调悠扬,流畅奔放,风趣幽默,古色古香,彰显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武城县至今还流传着“吃肉吃肘子,听戏听柳子”的俗语。

古老的剧种如何焕发生机,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戏曲?他们做了3个方面改变:将传统大戏改编成短平快的小戏;排练贴近生活的新戏;服化道力求更加精致得体。

容占勇说,这些都是为了让戏曲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以演出时长来说,传统剧目如《大观灯》等都是大戏,一场戏一般要3天才能演完,时间冗长,错过一段,还影响对整部戏曲的理解。对快节奏的现代人而言,显然没有吸引力。于是他将一出大戏改编成小戏,每一出戏都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演出时间控制在1到2个小时以内。

这已经不是容占勇第一次对柳子戏进行传承创新了。他1972年出生在吕洼村一个柳子戏世家,爷爷曾是吕洼柳子吹腔剧团的团长,叔叔也曾是剧团中的骨干。他从小耳濡目染,会唱会演。他不愿意看到传统戏曲在这辈人手里消亡,决心重振柳子戏,牵头重组剧团。

他一边种地一边着手整理戏本,凭着记忆整理了10多部传统剧目,再去请教村里会唱戏的老人,一遍遍修改。随着近年来非遗项目保护力度的加大,2014年武城柳子戏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0月,吕洼村被授予中国柳子戏艺术培训传承基地称号,县政府出资在村里搭建了一个新舞台,添置了专业布景,提升了演出效果。2017年,武城柳子戏移植了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演出现代柳子吹腔戏《乡村最美儿媳》。2021年新排演《永远跟党走》等剧目。2017年以来,吕洼柳子吹腔剧团每年春节举办“非遗进社区——武城柳子戏展演”活动,在传播、传承武城柳子戏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剧团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好,有40多人,每年能演20多场。来学戏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还有七八个10多岁的孩子。今后,除了更用心地推广柳子戏,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自己的家乡戏,我还想沉下心,写几部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新剧目。”容占勇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