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亮:未断中医缘 再续“杏林”梦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松

65岁的宋云亮出身中医世家,虽然最终并未走上专业学医的道路,但还是学会了一些“中医绝活”,还用这些“绝活”帮助身边受病痛折磨的人。

如今,他在夏津卫计部门退休后,又开始重读中医专著,希望自己能够多掌握些中医知识,以便更多地帮助身边的人。

出身中医世家 叔叔曾冒生命危险以身试药

“母亲生前说,我们家族是个中医世家。”8月3日,说起和中医的缘分,宋云亮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他的曾祖母是个老中医,一生治病救人,尤其擅长治月子病、伤寒疟疾、小儿闹肚子等,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曾祖母行医期间,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积劳成疾病故。

宋云亮的三爷爷曾跟母亲学习中医良方、秘方集成等。宋云亮的叔叔受长辈影响,从年轻就酷爱中医学习研究,攻读了大量的中医经典书籍,还师承当地有名的老中医靳从武老先生,精心学习研究中医。

“我叔叔创出的给小孩儿闹肚子推拿的方法,见效快,痛苦小,三把两把就能止痛止泻,被人们称赞为‘神仙一把抓’。曾在省内、省外的几家医学杂志上予以推广。”宋云亮说,“他还亲尝百味草药,研究治疗疑难杂症,研究‘以毒攻毒’的方子时险些丧命。”

经过精心研究,宋云亮的叔叔在临床上的几个大方得到患者的赞许和认可,还因此在原德州地区中医研讨会上做了研究报告,得到中医学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原省中医杂志主编丛林教授对他执着研讨中医的精神给予了赞扬和鼓励。后来,叔叔又将医道传给他的儿子,儿子又传了孙子,他们都在中医研究方面有所造诣。

年轻时弃医从文 未成中医,却与中医“缘未了”

既然出身中医世家,宋云亮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医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宋云亮解释说:“1975年,我读高二时学校分专业,有农机班、卫生班、写作班。那时,叔叔希望我学医,我不是不喜欢从医,可那时已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上了,我崇拜鲁迅先生,敬畏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救国的精神,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是先生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后,宋云亮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读文学经典名著,勤奋笔耕。

尽管未能成为专业的中医,家庭的熏陶还是让中药的芳香浸透于宋云亮的骨髓。再加上多年来大量阅读写作,使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范仲淹年轻时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志向的故事触动了他,中国历代名医的故事也感染着他。

多年来,宋云亮先后发表作品一百万字左右,获了不少奖项,成为了山东省作协会员、夏津县作协副主席,终于实现了作家梦。与此同时,他与中医的缘分,一直未了。

退休后再续医缘 学过两手“绝活”,而今重捧医书

提起中医,最让宋云亮自豪的、一讲起来就神采飞扬的,是叔叔教给他的两手中医“绝活”:

一手绝活是专治头痛。“在那个经济落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头痛病很多,他老人家教给我,头部有哪些穴位,推拿按摩时应按什么步骤,哪个穴位该用力,哪个穴位应该放轻,我慢慢地练习并实践,逐渐地出了‘科’。东邻二大娘,后邻三奶奶,李家小三,王家小五等等,只要一头痛,都来找我‘求医’。那个时刻,我觉得很自豪——自己真的能为人民服务了。”

另一手绝活则是专治胀肚子、拉肚子——叔叔把“一把抓”的方法教给了他。“关键是胀的时候一个抓法,拉痢疾时一个抓法,不能用反了。抓完后还要用输液瓶子放上开水热敷一下,小儿就用搓热的手心连续暖几下——叔叔刚开始教我的那个年代,大都还买不起暖水袋和烫壶。”

让宋云亮感到遗憾的是,腰腿痛病的推拿法,叔叔也教给他了,他却没能学到手。

如今从岗位上退下来,除了读文学经典和写作外,宋云亮终于可以挤时间读《黄帝内经》《伤寒论》《中医推拿》《本草纲目》等中医专著了。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能用中医帮助身边的人,也是一种幸福。现在有条件了,我不妨再做一次‘杏林’之梦吧!”宋云亮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