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 “头雁”领飞 共筑人才高地

德州市第一中学张志军:“头雁”领飞 共筑人才高地

□陈锟邢仁宇

5月13日,德州市委人才办首次评选出12名“德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在诸多企业家与工程师之间,一位老师的名字极为显眼,他便是德州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正高级教师二级岗张志军。

52岁的张志军自1993年7月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德州一中工作。在任教的29年里,他完成了9个教学循环,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时,他还带领科研团队完成多个研究课题,为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入化学世界

在张志军办公室的书架上,一瓶米酒静置在一本本教材前,张志军说,这正是他化学教学的众“法宝”之一。

在教学生涯中,张志军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往往是入门。“教材是冷冰冰的,化学是抽象的;而学生是鲜活的,物质世界是具体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架起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认识宏观世界。”张志军说。

那瓶米酒还是去年化学课堂上酿制的,当时张志军从市场上购买了糯米和高粱米,发动两名学生在家冲洗、沥干、蒸熟,拿到学校。他指导学生将甜酒曲和米混匀,分装在每个学生带来的瓶子里,发酵10天后,将所有学生的发酵液集中在一起,为大家蒸馏酒精。张志军开心地说:“孩子们亲眼见证粮食通过化学反应变成酒精时发出的感叹声,总让我印象深刻。”

变经验为理论带领团队探索教育科研

2011年11月,德州一中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确立了深化“1121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1211课改”实行1年后,学生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他所负责的年级在2014年高考中成绩跃居全省前列。教学方式的改进竟能够带来如此大的改变,这让张志军感触颇深。

“经历了3次高考改革,我深刻感受到,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如果教学方式不随之改进的话,很容易让学生落后于时代。我们作为教师,怎么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呢?”张志军说,2013年,在经历20年的教学生涯后,他站在了探索教育科研的新起点上,着手课题研究。很快,张志军的首个研究课题《“1121课改”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申报成功,成为省优秀课题。该课题在经过实践检验后,基于该课题的教学成果《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高中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山东迎来了新一轮高考改革,面对学生们对选科指导迫切的需求,张志军联合6个选考科目的一线教师与心理老师,共同开展了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中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实践融合的研究》。2021年,基于该课题研究的成果《年级指导高中生生涯发展规划的路径探索》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个人到众人帮带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张志军说,在他进行教育科研过程中,一中为他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各位老师也一直无私地为他提供帮助,这让他产生了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感。

“做一名好老师很难,但做好老师仅仅是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比做好老师更难的,是将成为好老师的经验讲出来、写出来、整理出来,让它成体系、成理论,以便于学习和传承,让更多人成为好老师。”张志军介绍,很多青年教师像当年的他一样,不知何为课题,因此在他组建的6个教科研团队中,他都会手把手地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以便帮助他们捅破教育科研这层“窗户纸”。

“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队走得远,一个区域飞得高。只有带领更多青年教师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人才高地,助力德州教育高速高质量发展。”张志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