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爱好者陈万贞:一生与中医为伴

陈万贞酷爱中医知识

家住国棉宿舍的陈万贞老人是一名中医文化爱好者,自一次意外的机缘结识中医后,他在包罗万象的中医文化中发现人体位、经络这座高山,以朝圣者的姿态年复一年地虔诚探访。他说,此生虽无法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但能帮自己和家人缓解病症,已是平生所幸。

早年趣事 激发浓厚兴趣

72岁的陈万贞于2010年在德州国棉厂退休,年轻时当过兵,退休前做过企业专职消防员,负责过保卫工作,生活的圆满全靠脚勤手快。他称自己是个粗人,直至见识到中医文化的神奇,才激发了读书学习的热情。

1985年,陈万贞带着8岁的女儿去看电影,电影还没开演,孩子就直嚷头疼。邻座一位中年妇女关切地问道:“怎么啦孩子?哪儿不舒服?让阿姨看看。”说着,她双手抚摸孩子的头,用指头点按她的头顶、双鬓、脸颊,然后又揉搓揉搓她的耳朵,最后在她眉心掐捏几下,问道:“怎么样孩子,还疼吗?”孩子高兴地说:“好了,不疼了。”

电影散场后,陈万贞发现女儿眉心微微发红,宛如点了朱砂。女儿进了家门照镜一瞧,竟得意地说自己长了美人痣,在穿衣镜前左瞅瞅,右瞧瞧,乐得合不上嘴。

孩子头疼,经人家双手抚摸按揉,不仅治好了病,还给孩子带来了金钱也买不到的快乐。这件事如同一扇半掩的大门,促使陈万贞对中医针灸、按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寻找穴位和经络的有关的书籍,按照书本上的知识,他在自己的身上寻找摸索经络穴位,按疾病症候对症推拿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逐渐了解了人体的经络分布。

意外救人 坚定学习决心

有一次,陈万贞参加朋友的葬礼,葬礼上,一位老人因悲伤过度,突然昏厥休克,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周围人见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陈万贞立即俯身按压老者人中,轻叩老者百会,掐捏老者十宣……不一会儿,老人轻轻舒了口气,慢慢睁开了眼。他扶老人缓缓坐起身,嘱咐年轻人将其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意外救人的经历,更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知识的决心。多年来,一册由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编撰的《针灸临床取穴图解》,一直陪伴在陈万贞身旁。内经十二脉、奇经八脉、腧穴,每个穴位的名称、位置他都熟记于心,时常针对自己身体甄别对照,试验按摩。“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他时常将四总穴歌挂在嘴边默念记诵,使得老伴时常调侃他为“怪老头”。

渐渐地,家人偶有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症状,陈万贞就按图索骥,参照《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叩打、按摩有关经络穴位,缓解其病痛。孩子们有病无病,也喜欢缠着他讨要按摩。

闲暇时间,仅有小学文化的陈万贞,还对照着字典阅读了《黄帝内经》,更深深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神奇伟大。“它‘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及‘养心健体’的方法,无不发人深思,令人开悟。”陈万贞说。

晚年坚持 远离日常病痛

陈万贞认为,作为中国家长,理应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和急救常识。日常生活中,要对子女的身体情况有一定的预判,懂得通过饮食、作息进行调理,莫要等到出现病痛才仓皇就医。

如今,陈万贞与老伴不再为事业奔忙,女儿也成家立业,他得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养生和钻研中医知识。72岁的他坚持每日上午外出晒太阳、做穴位操,即使在秋冬季节也少有感冒及关节疼痛的问题出现。

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有趣的往事,那是服役期间他参加部队野战演练,正当“战斗”白热化之际,他偶遇村野一位习武之人,二人投缘,对方便将一指封喉、致敌死命的绝技传授给他。绝技简单易学,便于掌握,但对方提出了两个要求,即不遇敌人不可使用;不可传与他人。

陈万贞说,自己很幸运,军旅生涯未上过战场,一生也未遇险境。因此,该绝技从未使用,对他人仍守口如瓶。如今回想,他觉得,中国武术和中国中医,有着相同相通的特点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博大的学科包容之下,看似神奇却经过千百年锤炼的厚积薄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魅力。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影 李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