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卫:捐献时家人是后盾 战疫时妻子是战友

编者按

从第1例到第10例,再到第66例,一名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像一朵朵雏菊,给白血病患者们带去希望和曙光。推动捐献数不断增加的是市民们爱心的积聚和市红十字会服务的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市66例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在校大学生、医务工作者、农民工、快递小哥等。德州每一例成功捐献事件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为了表达对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敬意及关怀,弘扬捐献者高尚利他的大爱善举,挖掘这些英雄背后的善行家风故事,记者将深入这些捐献者家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记录他们良好的家风家训——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姓名:刘洪卫

捐献时间:2014年3月26日

捐献排序:德州第14例、山东第317例,全国第4072例捐献者

家风家训:孝,孝敬父母;忠,忠于职守;礼,知书守礼;廉,勤俭节约;自,自尊自爱自律。

“我报名了!”“我也报名了!”2022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艰巨。平原县三唐乡卫生院副院长刘洪卫给妻子打电话告知自己的决定,得到的答复是作为护士的妻子正准备踏上援禹的大巴车。

自刘洪卫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父亲就教给他两个字:奉献。“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更是共产党员,小时候我经常看他背着药箱,行走在弯曲的乡路间,为邻里八乡的村民服务。”正是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深深地影响着刘洪卫。

疫情发生以来,每一次大规模核酸采集时是刘洪卫最忙碌的时候,物资供给保障是核酸采集工作的基础,前期要做好统计工作、分发物资到各采集点,保证核酸采集一线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带领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挺身而出,用逆行坚守,为全乡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

说起8年前的捐献经历,刘洪卫至今难忘。“我是在2012年的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中,通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了解一旦成功捐献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盼着能与有缘人配型成功。

2014年3月,刘洪卫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被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征求捐献意愿,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一脉相传。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这毕竟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患者能与我以这种方式‘相遇’也是缘分。”就这样,刘洪卫在妻子的支持下,赶赴济南捐献。

捐献后,刘洪卫的生活一如既往,只是他又多了另一重身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我要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捐献不仅可以救人一命,而且对自身毫无伤害,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来,用我们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那些无法再生的生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