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涛:不待扬鞭自奋蹄

于洪涛帮商户注册二维码

他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夏津农行业务第一线,

9月6日,记者赶到夏津县市民中心时已是中午12点,偌大的办公区域只有于洪涛一人,他正在为一名带着小孩的孕妇办理对公开户业务。于洪涛戴着一副老花镜,鬓角斑白,说话语速很慢,眼神真诚谦逊,极具亲和力。

于洪涛1965年生于夏津,1983年2月进入农行夏津支行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基层网点出纳、会计、综合柜员、柜面经理等职务。38年来,他始终工作在一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今年“七一”,他获评“中国农业银行优秀共产党员”,系德州农行系统唯一。

克服口吃苦练业务

“刚入职时,我有口吃的毛病。”于洪涛坦言,当时担任出纳,为了能和客户更顺畅地沟通,他暗下决心改掉这个毛病。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口吃有两个原因,一是嘴部肌肉控制力不好;二是心态过于紧张。

找到症结,于洪涛便对症下药。他每天晚上,拿着报纸对着镜子,一字一句地读,哪怕一个字需要停顿3秒钟,也坚决不重复,调整好之后再读下一个字,反复练习。同时,每天制定计划,提前梳理工作思路,调整心态,面对客户时即使表述不流畅、稍微慢一些也能乐观从容,对每一次完美表述进行自我肯定和鼓励。积跬步至千里,经过3年的坚持和努力,他战胜了自己。

从最初的纯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办理业务,再加上电子智能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业务系统接连升级,一路走来,于洪涛不断成长嬗变。刚使用电脑操作时,他夜夜苦练,敲击键盘,从“一指禅”实现十指熟练盲打;上新智能设备时,他虚心请教年轻同事,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反复操作,从生疏变熟练;操作系统更新,他认真琢磨操作指南,实现业务全年零差错。

采访过程中,于洪涛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工作的大小事项。“这些年,我就是靠不断记录反思这个笨法子成长起来的。”于洪涛说。

敬畏工作 精诚服务

2020年10月21日下午,于洪涛到商铺推广收款码业务,在为龙湖小区一家卖渔具的商铺老板注册二维码时,他感觉一阵眩晕,胳膊好像绑上沙袋似的抬不起来。虽感觉不适,他还是坚持处理完业务,教会客户如何操作。从商铺出来,感觉略有好转,他又继续走访了4家商铺,一直忙到天色漆黑。

第二天醒来,于洪涛依然感觉浑身酸痛无力,洗脸时发现面部浮肿、嘴部歪斜,他和爱人随即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做完CT还没等片子出来,就被推进手术室。手术清醒后才得知自己确诊脑猝死,好在抢救及时,算是捡回一条命。

住院初期,于洪涛口不能言,身不能行,清醒时他便在脑中回忆同事的姓名,办理业务的操作指令,字字入心。能开口说话后,便每天一字一句朗读,一遍一遍复述,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正常说话、重返工作岗位。过了半个多月,于洪涛病情稳定,顺利出院了。医生反复叮嘱不能过度劳累,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可他出院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行领导反复劝他多休息几天,他却坚称已经康复,毅然拒绝。领导拧不过他,只好先将他调整到大堂经理岗位,适当减少他的工作量。

“我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感觉踏实,银行业务繁忙,一个萝卜一个坑,让别人承担我的工作,我心里过意不去。”于洪涛坦言。

在夏津农行,于洪涛的认真执着、锲而不舍是出了名的。柜员通常半天没法喝水、上厕所,很多柜员会尽量少说话,可他总是一边办业务,一边耐心细致地为客户介绍信用卡,被拒是常态。可他有过切身经历,希望客户紧急用钱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所以每天重复地讲解,这变成了他的工作日常,他的信用卡营销量一直名列前茅。

38年来,他服务了无数名客户,经手了无数笔业务,未出现一笔差错,未接到一起投诉。他帮助多名客户识别了网络电信诈骗,避免损失数十万元;碰到大额零币存储工作,有的人躲得远远的,他却不厌其烦;多次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办理签字开卡业务;经常几经辗转寻找客户,归还遗落的手机、车钥匙等贵重物品……

与人为善替人分忧

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单位领导、同事、服务的客户、街坊邻居络绎不绝,让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羡慕。于洪涛的好人缘源自他的热心肠。

1997年,于洪涛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事,因业务操作不熟练,客户支取现金时多支付了5000元。同事想要自己补上亏空,可5000元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奈之下,他向于洪涛求助,于洪涛毫不犹豫地答应和他一起想办法,把钱追回来。

他们调取监控,第一遍从头到尾看下来,没有发现端倪。于洪涛又通过慢镜头回放了一遍,最终锁定目标。通过托关系找熟人,于洪涛得知了这个客户的住址。“他刚刚刑满释放,你可千万别说地址是我告诉你的。”熟人反复叮嘱。

于洪涛领着同事找到客户家,第一次去大门紧锁,第二次终于见了面。于洪涛心里也十分紧张,可却表现得镇定从容。他们真诚地表达了歉意,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客户,归还了5000元。

工作之余,于洪涛还烧得一手好菜。农行中午固定有3至5人值班,他主动包揽了给大伙做饭的差事,早上上班前买好菜,带到单位,中午下班负责做饭。说起他做的特色菜小鸡炖蘑菇、冬瓜炖肉,很久不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还念念不忘。

“习近平总书记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于洪涛就是当之无愧的‘老黄牛’,知重负重、知责担责,值得全行所有员工学习。”农行夏津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梁健感慨。

□本报记者芦瑞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