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晋江 打造体育名城——访市政协主席、市体育产业链链长翟长生

◆产业链长不是空衔虚职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

◆走市场化、品牌化、开放性路子

◆体育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

▲翟长生(左二)到乐陵友谊体育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我市体育产业是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势头猛,前景广阔。如何抓住“十四五”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我市体育产业从量到质的跃升,如何对标先进打造体育名城?本报记者对市政协主席、市体育产业链链长翟长生进行了专访。

发挥“当参谋、打先锋、聚合力、促落实”作用

记者:去年实行链长制以来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

翟长生:产业链链长制在全省属于首创,我们认为在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过程中,产业链长不是空衔虚职,要为党委政府发挥“当参谋、打先锋、聚合力、促落实”作用。

去年6月以来,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到乐陵泰山体育等5县市区的30多家骨干企业调查,座谈交流180余人次,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体育企业情况。去年9月组织产业链成员单位负责人赴福建泉州晋江市学习考察,在参加上海体博会时举办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招商项目13个,签约金额20亿元。去年还推动了“十四五”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县市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起草和制定。

优势和不足并存 借鉴先进求突破

记者:当前我市体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翟长生: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这一产业可以说有基础、有条件、有活力、有机遇、有前景。我市体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宁津的健身器材、乐陵的竞技器材、庆云的场馆器材,德城、陵城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场馆及冰雪项目器材等多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中小企业生机勃勃,泰山、友谊、大胡子、宝德龙、迈宝赫等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品牌并购和联营。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黄金十年”正式开启。国家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省委也作出打造省级千亿级体育集团、万亿级体育产业的总体部署,这都为我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产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弱。虽然我市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59%)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相比福建晋江拥有体育企业过万家、产值占GDP比重达到37.7%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我市体育产业重点集中在体育用品制造上,宁津、庆云两县室内健身器材和公共健身路径产品同质化严重。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市体育制造业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绝大部分厂家仍处在装配阶段,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机、电控、芯片等核心配件几乎100%外购。

此外,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产业发展。

记者:去年组织相关人员到福建晋江考察,对德州有什么启示和借鉴?

翟长生:晋江体育产业走的是一条“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它对我们的启发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有为政府持续抓,一张蓝图绘到底。晋江始终把体育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每年奖励体育产业品牌、质量、上市等资金达2亿元。二是坚定走市场化、品牌化、开放性的路子。晋江全方位优化体育鞋服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成功培育出众多知名品牌,成为中国体育制造的“品牌之都”。三是瞄准大众需求,以优势品牌激活海量市场。积极探索优势品牌契合大众消费市场的方法和路径,促进一大批名牌体育鞋服企业产品进入百姓消费视野,坚固了晋江体育产业的“底板”,找到了体育企业效益的爆发点。四是体现公益性,体育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晋江承办大型赛事的同时,争取最大限度释放赛事效应,带动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使得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获得“1+ 1>2”的效果。

提升“关键变量”达到四个60%

记者:针对德州体育产业实际和不足,下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保障推进落实?

翟长生:今年,市体育产业链对标先进,确定了五项工作重点:

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根据即将出台的《德州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做好体育产业“面”的推动和“点”的突破工作。“面”上重点围绕打造“体育名城”品牌,支持推动宁乐庆区域体育产业联盟协同发展,成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点”上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专班推进、跟进落实、按时达产,确保一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五年大突破。

保障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学习借鉴晋江等地经验,对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着力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政府采购、环境评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做到有干货、能落地、起作用,争取市里的政策尽快出台。

提升科技创新“关键变量”。目前我市体育产业规上企业,2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机构,4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40%左右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50%左右的企业有产学研合作。通过实施规上体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力争3年内实现规上体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个60%,即: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到60%以上。充分发挥省体育健康创新创业共同体作用,今年力争突破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争取完成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批复工作。

培育龙头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对泰山体育、迈宝赫、宝德龙、好家庭、盛邦体育等列全市前10位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逐一研究五年发展规划,围绕企业需求,每月组织一次现场会,对企业发展把脉问诊,现场解决发展瓶颈制约问题;围绕骨干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今年引进体育产业链项目30个,全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体育器材制造基地工作有规模、出形象,形成“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的良好局面。

抓好体育服务设施开篇破题。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学校、公园等公共及产业服务设施,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市体育场、体育学校、城市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设施,力争3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处综合性文化体育公园或体育运动综合体,尽快补齐体育服务业短板,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德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体育名城。

链长办公室对体育产业链2021年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进行了统计汇总,形成了《德州市体育产业链2021年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安排》,并建立“两化四调度”推进机制,“两化”即重点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明确责任时限;“四调度”即每周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每月组织一次重点项目现场办公、每季开展一次成员单位集中交流、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谋划。每月10日编发工作情况通报,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细化目标责任,强化推进措施,超前谋划、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相关链接

德州市体育产业链简介

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我市有体育用品及相关企业1969家,规模以上企业48家,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近400亿元,从业人数突破10万人。体育器材品类齐全,包括竞技体育器材、商用健身器材、健身路径体育器材、创新类的装配式泳池与冰雪运动装备等产品。我市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3个,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全市体育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3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

体育器材制造业基础较好,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乐陵市依托泰山体育、友谊器材等骨干企业,形成竞技体育产业集群,连续多年成为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的体育器材供应商,销量占国家级赛事市场份额90%以上;宁津县依托迈宝赫、宝德龙、大胡子3家公司,形成室内商用健身器材产业集群,拥有专利50多项,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庆云县依托世纪星文体等企业,形成健身路径体育器材产业集群,现有5家企业获室外健身器材国家认证。

体育服务业发展初见成效。全市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赛事举办等体育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以市体育中心、润德健身等为代表的健身中心和健身俱乐部,已成为全市体育健身休闲的排头兵,注册会员近万人;一批围棋学校、乒乓球俱乐部、民办武校、跆拳道训练班、女子瑜伽健美操等培训机构快速发展,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共计244个,每年培训人数万人以上;体育赛事上,我市成功举办了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全国拔河锦标赛、第二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全国篮球明星赛、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泰拳王争霸赛等众多国际国内重大商业体育赛事。

□本报记者王育恒本报通讯员曹艳冯永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