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远: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鲜血报国仇!

女同志小刘从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调往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张汉卿给时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光远捎来一封信。李光远急切地打开信:

光远同志:

战云密布,封锁分割,虽是近邻,也难相见,握别三年孰不想念?

环境恶化,愈来愈烈,先范罐子,续张立本,前后叛变,无恶不作,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千刀万剐,难解吾恨!

近来日伪,扫荡频繁,乐陵据点,通缉捉我,谁如捉拿,悬赏重金。鬼蜮伎俩,南柯一梦。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春秋越王,卧薪尝胆,汉有苏武,北海牧羊,宋朝岳飞,精忠报国,近有振华,宁死战场。中华儿女,焉能投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抗日杀敌,救国救民。掉头流血,在所不惜。肺腑之言,当有同感?!

战事多变,祸福难测,黎明黑暗,天将破晓。如能幸存,有一朝日,时来运转,握手言欢。祝你战斗胜利!

余志远

1942年8月8日

信文慷慨激昂,李光远看后热血沸腾:“整整三年没见了,真想他呀!”二

1938年末,李光远在抗日军政学校学习结束,党组织派他到乐陵县(现为市)七区(现黄夹镇)任动委会副主任兼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那是他初次见到区长兼动委会主任张汉卿(余志远):身着黄色棉军装,脚穿一双白毡窝,中等个,长圆脸,红白面皮,五官端正,目光炯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

张汉卿把李光远迎接到北屋坐下,李光远把介绍信交给他。他笑着说:“太好啦,我们正盼你们早来,现在要应对日本鬼子的扫荡,又要同国民党地方顽固派作斗争,我们急需进一步把民众发动起来呀。”

当天下午开会,张汉卿把新来的三位同志和原来的四五位同志互相作了介绍,听完汇报,经过热烈讨论之后,他总结部署工作:“同志们,日寇很快回师扫荡,当前抓紧去做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民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发动民众破坏道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送情报,防止敌探奸细刺探我军情报,准备迎击敌人的扫荡。三是组织农、青、妇和自卫队、儿童团等各抗日救国团体,开展各种抗日活动,支援抗日部队,进行锄奸反特,并注意解决贫苦农民的生活困难。”

李光远听罢心生钦佩:张区长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意志坚定,真精明干练呀!

李光远记得,除夕夜,张汉卿和家在外地的同志一起过年。大家欢快地围坐在一起吃着玉米花、炒花生、金丝枣,讲故事,对春联,猜谜语。张汉卿还说起自己的身世:“我家在七区邸家村,1931年考取县立高级小学在全县拿了第一名。1936年从乐陵乡村师范毕业,到张牌家县立初级小学当校长。‘七七’事变后的8月,我参加了杜步舟组织的冀鲁边区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华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去年9月入了党。”他激情地说:“同志们,吃了过年饺子,使劲打鬼子呀!”

……

“他怎么署名‘余志远’呢?”李光远问小刘。

小刘对李光远说了事情经过。

原来,1941年1月,张汉卿调任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县独立营营长。他带领全县抗日军民反扫荡、反封锁,将县大队化整为零,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搅得敌人日夜不宁。他发动村民给鬼子挖沟修路“磨洋工”。预先同村民商量好,县大队或在半路上劫民夫;或在干活时“打散”民夫——开枪扰乱让他们逃跑;或在夜间组织填沟破路,迟滞敌人施工期限。同时,组织民众挖交通沟,将大小道路都挖成沟内路,便于八路军行军、战斗、隐蔽。动员村民打狗,方便抗日军民夜间行动。

张汉卿组织抗日军民对伪军展开攻心战,利用各种关系做伪军家属工作,规劝自己的亲人不当伪军,不做坏事,对鬼子口是心非,打仗“出工不出力”。向伪军喊话、写

信、散发传单,给伪军据点送“关公像”,建“生死薄”,记“红黑点”,配合打击首恶,镇压死心塌地的汉奸、伪军头目,杀一儆百,争取了许多据点、岗楼的伪军偷偷给八路军办事儿。

抗日烽火在乐陵熊熊燃烧。1942年底,张汉卿被冀鲁边区一专署评为“模范县长”。

这期间,乐陵三区区长范寒尘(绰号范罐子)和县大队教导员张立本叛变投敌,帮着鬼子想方设法捉拿张汉卿。1942年春天,黄夹据点的鬼子把他父母和两个弟弟抓去,威逼张汉卿投降。张汉卿不为所惧。家人托辞找不到他。敌人无奈,释放了他的家人,限期要他们把张汉卿送往据点,不然,统统杀死。

如何避免连累家人?张汉卿由戏剧《寇准背靴》想到了诈死。对,就用这个办法瞒哄敌人。他和家人及组织商定,到处放风说张汉卿在最近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而后,家人假事真做,出假丧,埋假坟。张汉卿从此改名余志远,斗志昂扬地领着抗日军民打鬼子。民众说:“这个‘余县长’跟张县长一样,德才兼备,智勇双全。”

李光远听后倍生敬意,当即给张汉卿复信。三

日伪军还是知道了余志远就是张汉卿,对他又恨又怕,悬赏重金捉拿,派兵四处抓捕。

1943年4月8日,余志远和代理县委书记陈华亭商定,派张炳臣副大队长、二区委书记周荣先、区长李希山带领二区队到张木良村西埋伏,伏击第二天来集上敲诈勒索百姓的大孙据点的伪军。然后,他俩带着县委、县政府机关来到茨头堡村。

9日拂晓,侦查员发现敌情:“杨盘、黄夹、长官等据点的日伪军出动,向这里逼近。”陈华亭、余志远立即率队向北转移,天亮时赶到鬲津河南岸,发现大批日伪军正在河岸集结,大堤上汽车一辆接一辆,敌人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两人带队立即向西转移。敌人发现了他们,围追而来,双方在店杨村附近交火。县大队边打边退入邢官庄,队伍立即分散,利用民房作掩护展开激烈巷战。

张炳臣他们等到上午9点多钟没有见到敌人。侦查员跑来报告:“各据点的敌人涌向邢官庄一带。”张炳臣判断,县大队可能在那一带。“快!向县大队靠拢!”走到孙白玉村,张炳臣对周荣先说:“赶快把党的文件和其他保密物品埋藏起来,以防后患。”接近邢官庄,二区队与敌人展开激战。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只好分散转移。战斗中,张炳臣、李希山、县大队教导员杨文启、一区长杜俊杰等20多名同志落入敌手牺牲。陈华亭被捕后在惠民县牺牲。

此时,余志远和通讯员王洪业及几名战士,被敌人紧紧包围在村中李汉荣的院子里。敌人几次组织冲锋都被打退,几个战士相继牺牲。敌人喊话要余志远投降,他用枪回答了敌人。敌人爬上房,刨开房顶,举着手榴弹威逼他们投降。通讯员动摇了,结结巴巴地说:“余、余县长,咱们别干啦。”余志远大怒道:“别脏了你的口!你要当叛徒,民众不会饶你!可惜我只有一颗子弹了……”说着,他用牙咬破中指,在墙壁上写下:“一支枪,一支笔,一颗子弹,最后一滴血!”又写下:“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鲜血报国仇!”写罢,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胸口,朝蜷缩在墙角的通讯员说:“抬起头来,看着我!”余志远果断地搂了扳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房顶上的敌人被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吓呆了。王洪业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他趁敌人不备,窜出屋子,钻进了院外的秫秸垛里藏了起来,躲过了敌人的搜查。事后,他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地说:“我真该死呀!差一点当了可耻的叛徒,我真不是人!……下次不多杀几个敌人,我就是活着也要羞死呀!”

敌人离开了邢官庄,村民涌到余志远牺牲的房子里,装殓了烈士的遗体。人们望着墙上鲜红的血字,热泪奔流,胸中燃起一股为余县长报仇雪恨的怒火。李汉荣泣不成声地说:“余县长是多好的人呀,就这样死了……这屋我打算就这样留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告诉子子孙孙,余县长是怎么死的。”

□德州日报特约撰稿人朱殿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