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华:墨彩灼灼满庭芳

墨彩灼灼满庭芳——记德州籍著名画家王其华

2001年,王其华在德州举办画展
作品《硕果飘香》
作品《春》


  个人简介
  王其华,1949年7月生,宁津人,著名画家。曾任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主任、教授以及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协理事、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美协副主席。他擅长花鸟画、山水画,尤其以中西结合构思创作的风景画和以葡萄为题材的花鸟画闻名书画界。大量作品在国内及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展出、获奖。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尹永亮
  8月8日,正值立秋,秋老虎裹挟下,马路上难觅一丝凉意。此刻,王其华的画室中却是另一番天地——两三米高的散尾葵、巴西木摇曳着身姿,累珠叠玉的葡萄串爬上藤架,脚下则是一汪清水,透过钢化玻璃能看到锦鲤畅游的身影,四处都是宁静而清凉的气息。
  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德州老乡,几十年如一日把绘画当作心中瑰宝与精神寄托,通过画卷寄情达意的同时,致力于美术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美术人才。这天,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勤于登攀不辍画笔
  1966,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个难忘的年份,王其华也不例外。这一年,他本要报考中专院校去学美术,却遭到“文革”的当头棒喝。
  王其华从小就喜欢绘画,从在地上、墙面上的涂鸦到教室里的黑板报,都见证着这个少年的天赋。初中时他就学会了画国画、油画和水粉画,在外地工作的姑姑常常给他买好纸、笔和颜料寄回来。
  无学可上后,王其华上山下乡,做工务农,生活艰苦而忙碌。他舍不得扔下画笔,于是把绘制伟人像招贴报和墙报作为练笔的方式。直到1973年,他被推荐到天津第三师范学校读中专,学习美术教育,也是在这期间结识了花鸟画名家穆仲芹。
  面对难得的学习机会,王其华分外珍惜。有一次,穆老随手给了他一本画册,他二话不说,从头到尾反复临摹了好几遍。他不满足于简单的“像”,而是在临摹的同时根据自身理解重新组合画面,这一点颇受穆老赏识。
  中专毕业后,王其华成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那几年,他开始给荣宝斋供图,这份“兼职”不仅带来多一份收入,更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荣宝斋一般同一稿要订10张,这就逼着我同一幅画至少练足10遍,另外荣宝斋订的画题材很广泛,也促使我去练习不同的题材。 ”他对记者说。
  忙碌的节奏中,王其华依然不满足。1980年,他考入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专,毕业不久便调任这所学校,完成从中学教师到高校教师的“升级”。之后他再接再厉,先后到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师范专业学习,拿到本科与研究生学历。这段登攀不止、四入高校深造的经历,也在天津画界传为美谈。
兼收并蓄创新不止
  多年勤于向学、转益多师,让王其华得以博采众长,逐渐探索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其华拜著名画家苏葆桢为师,后者以画葡萄见长,有“苏葡萄”之美誉。自此,葡萄也成为王其华笔下最常见的意象。在他眼里,宣纸上的一串串葡萄,象征着果实与收获,也是足以澄澈心灵的一汪汪清水。
  远观王其华之画作,硕果累累的葡萄层层叠叠,由上而下铺展开来,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引来一对黄雀迎风上下飞舞。显然,王其华秉承了“对花写照,为鸟传神”的传统文脉,以“重写意、尚形神、坚骨法、雅色彩”的笔墨技巧表现了大自然繁茂向荣的蓬勃生机。
  细察之,画中果叶、枝蔓、飞鸟造型准确生动、形神俱足,深厚工笔功底足见一斑;笔墨劲健有力,兼存书法笔意之美;色彩冷暖相宜而多变,能看到运用其中的用光、用色、明暗造型等西画创作技巧——如此种种融汇与创新,使其笔下的葡萄或苍翠欲滴,或堆珠积玉,或春华秋实,或倩影婆娑,既有珠圆玉润的质地之美,又有硕果满园的体量之感,成就了一片独具特色的“葡萄天地”。“他以葡萄为载体的工笔花鸟创造了一人之奇,开辟了独造之域。 ”著名美术评论家贾德江如是评价王其华的葡萄画。
  王其华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近些年,他开始进行泼彩艺术的新探索。现代绘画史上,将泼彩作为创作手段或风格的绘画大家只有张大千、刘海粟二人,作品均以泼彩山水为代表。而王其华借径二人开创的泼彩山水之法,灵活运用于花鸟画创作,创造出一个花鸟画的新世界。
  表面来看,泼彩具有随性为之的特点,但创作时若无极高的笔墨、色彩控制力,则容易沦为胡涂乱抹。王其华的泼彩画以蓊郁水墨和缤纷色彩破除物象形体的轮廊界线,造就“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视觉效果,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造型方法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现代艺术精神。同时,变革“随类赋彩”的传统设色法,重视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统一色调,使之融入画面意境,更加彰显色彩的抒情作用和象征意义。在王其华笔下,色彩是理想的象征,是蓬勃不息生命力的体现,是心灵深处挚爱生活、挚爱自然的感情抒发。
投身教育播撒种子
  长期以来,王其华既是一位书画艺术家,又是一位艺术教育的播种者。
  从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部主任,到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再到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带领教师团队为培养艺术界新人兢兢业业地奉献着力量。
  在王其华看来,学画者务必要用勤奋夯实功底,王其华之勤奋,熟悉的朋友都了解,他还曾刻了一方“笨牛”之印用来自勉,提醒自己作画要下苦功,他也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其学生刘峰回忆道:“每次晚上10点钟,我从画室返回宿舍时,总能看到王院长画室的灯依然亮着,是这盏灯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
  王其华重视写生,乐于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几十年来踏遍青山、搜尽奇峰,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他探索的足迹。就在不久前,70岁高龄的他还与朋友一起自驾数千公里到新疆写生。王其华自然也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了学生。其同事吴向阳说,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7年王其华带学生野外写生时,连续15天在非常简陋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倾心尽力为学生指导,爬山涉水时速度居然完全不输年轻人。
  艺术道路上创新不止的王其华,自然也要求学生力求创新,他直言:“我教的学生一定不要像我,要不拘一格、要融会贯通,切忌千人一面。 ”这一理念让诸多学生受益。
  王其华不仅在绘画艺术方面教导学生,做人方面也深深影响着他们。 10余年前的一次开学典礼上,王其华讲话时全然没有一句空话、套话,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告诫学生做人做事“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那批学生直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虽是从父辈开始便离乡闯荡,但王其华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在所有的简历上,他都注明自己是宁津人。他认为,自己骨子里的与坚韧与豁达都是家乡水土给予的。
  早在十余年前,王其华曾在德州举办画展,与家乡的画友交流切磋。他说:“长期以来,德州的优秀画家不断涌现,人才济济,我愿意和家乡的书画界人士多多交流,共同促进文化进步。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