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龙:半生从医路精诚铸匠心

半生从医路精诚铸匠心——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主任杨乃龙


  □本报记者李榕
个人简介
  杨乃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主任。现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内分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担任《医学参考报骨质疏松频道》副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等编委与审稿人。
  近5年发表论文30篇,著作5部,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老年学会科技成果创新奖1项。
  4月的青岛,海风微凉,枝头绿意渐浓。12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在4楼名医堂5号诊室,见到了此次的受访对象——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主任杨乃龙。
  眼前的杨乃龙,儒雅谦逊,眉眼中透露着睿智的光芒。在约访之初,他一度是婉拒的,说自己不过是在自己的领域内认真工作,并无值得书写的地方。但在坐诊间隙短暂的接触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痴迷学术、治学严谨、追求完美的仁心医者。“虽然在青岛工作了近20年,但我却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 ”杨乃龙的口音中仍带有家乡的味道,话题就从老家说起。
家人殷盼
走上行医路
  1960年,杨乃龙出生在德城区。父母都是崇尚知识的人,在他的记忆中,给他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喜欢读书是他对少年时期最清晰的回忆。
  从小学开始,杨乃龙就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学习好。“小学在德州市建设街小学就读,初中和高中在德州一中,属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杨乃龙深得老师喜爱,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天资聪颖之外自然少不了勤奋努力,一个小细节可见一斑。初中时开始学习英语,为了打好基础,他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英文单词,废寝忘食地苦读。很快,他的英语水平就超出了同班同学一大截。
  课堂外杨乃龙的表现同样出色,多才多艺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明星。打小写得一手漂亮字,学生时代班里的黑板报都被他一人“承包”;唱歌、跳舞、画画、拉二胡,样样精通。他还是名出色的小主持人,小学时曾主持过全市小学生文艺汇演,极富表现力。“所以后来喜欢讲课。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那种所有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的感觉。”杨乃龙说。这也为他以后走上从医之路,并成为一名传道解惑的师者埋下伏笔。
  1977年12月9日,是一个让杨乃龙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他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杨乃龙的第一志愿便是山东医学院(今山东医科大学)。对于为何选择学医,杨乃龙坦言,爷爷是山东省有名的法医,希望他能继承衣钵;父母则希望他可以学一些能真正帮助到别人的东西,行医能做到。
  这一年,杨乃龙如愿去往山东医学院就读,自此开启了他40余年的从医之路。
勤奋好学
赢得众多机会
  5年的大学生活,杨乃龙从青涩少年成长为有志青年,拥有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开阔的眼界,也让他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又清澈得像一杯清水”,杨乃龙这样描述那段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那时,他是整个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班内年龄最大的35岁。很多同学都有工作或上山下乡的生活阅历,“代沟”让杨乃龙变得更为内敛。于是,他将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常常是全宿舍从自习室回来最晚的那个,也是从图书馆借书最多的那个。他还找到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凡是涉及到图像的课程,都把它们画下来,比如组织胚胎课、人体解剖课等,栩栩如生的图像总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认为医学的每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 ”凭借一如既往的勤奋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杨乃龙多次获得全班第一。毕业时全国统考,全班过90分的一共4个人,他是其中之一。
  在杨乃龙看来,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好成绩,还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师者。那段时期,老师们勤勉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给杨乃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每位老师的讲课风格、着装、板书等,比较的过程,就明白了一位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这为他此后为人师者奠定了基础。“老师们从不计较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只求把更多的知识传授予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杨乃龙学到了很多,也一点点成长起来。
  1982年,临近毕业,摆在杨乃龙面前有3条令人羡慕的路:留校当老师,去实习医院做外科医生,回老家做内科医生。彼时,母校山东医学院准备成立医学电话教研室,有意将其留下;实习医院济南中心医院烧伤美容科向他伸出橄榄枝,该科室系全国从事烧伤救治较早的专业科室之一,也是省内第一家从事烧伤救治的专业科室;而德州市人民医院也垂青于品学兼优的他。“学了5年医学,想继续走这条路,当一名好医生。内科是我心之所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乃龙回到老家,成了一名内科医生,这一干就是近20年。
执着追梦
深耕内分泌领域
  回望那段时光,杨乃龙觉得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坚持临床一线的工作。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本科所学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他要继续深造。
  上世纪八十年代,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在我国远没有如今这样高的发病率,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内分泌科,相关疾病都被归为内科,内分泌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专业。而在学生时代就一直关注国际医学动态的杨乃龙,时刻留意国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在阅读国外文献时,他接触到一些关于糖尿病研究的报告,其中分析,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老龄化关系密切,糖尿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在实际临床中,杨乃龙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典型病例。他当时就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将在国内呈增多趋势,糖尿病的防治形势在未来的中国会比较严峻。
  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几年后,杨乃龙毅然选择了当时少有人问津的内分泌疾病作为今后主攻方向。经过努力,1989年他如愿成为母校山东医学院内分泌专业研究生,师从我省内分泌专业的鼻祖张宝珠教授,正式开始了在该学科领域的钻研。
  基于此前7年的临床经验,研究生期间,在齐鲁医院学习时,每次科里主治医生外出,导师都很放心地让他带领进修医生和住院医查房。这期间,杨乃龙得以接触来自全国范围内的疑难病例,而诊断能力提升的关键,就是最大程度地接触病例。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遇!为了抓住它,杨乃龙几乎每日挑灯钻研,诊断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探索不止
赢得业内赞誉
  1992年,杨乃龙研究生毕业。此时,他已经羽翼丰满,重新回到德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他的专业优势得以凸显。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疾病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而因为涉足该类疾病早、治疗经验丰富、治疗方法科学得当,杨乃龙很快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业内的肯定。
  1993年,德州市人民医院组建内分泌实验室。随即,杨乃龙带领年轻医生成立了内分泌组,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开展内分泌临床工作的地市级医院。
  1998年,由杨乃龙撰写的学术论文《有关胰岛细胞单层培养的研究》在国际糖尿病会议上交流,他因此成为德州市人民医院第一个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这期间,杨乃龙对于内分泌专业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其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2000年,杨乃龙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至青岛海慈医院。这个时期,中国糖尿病人数很快成为世界第一,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但内分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杨乃龙的工作能力,再次引起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注意。2002年,青大附院将其招致麾下。
  来到这座省级医院,他的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显现出来。 2011年,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建立,由杨乃龙任大内科主任兼内分泌与甲状腺内科主任。此后的8年间,在他的带领下,其科室成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在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多年来,他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绩和荣誉,而是继续钻研探索。 2000年率先进行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干预的研究。 2004年自行研制的糖尿病饮食控制软件获国家版权登记证书。2014年率先提出低碳饮食法干预糖尿病。并在全国率先使用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同时,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致力宣教
倡导健康生活
  从医40余年,杨乃龙体会到,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拥有悬壶济世的人文情怀,两者缺一不可。“他常叮嘱我们,作为医生,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把病人放在首位。 ”在学生们看来,导师杨乃龙之所以在业内享有如此声誉,除了精湛的医术外,更有一颗真诚为患者着想的心。每次给患者看病,他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耐心地交流;每次开处方,他都仔细斟酌,避免不必要的花费;他会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饮食方案……“人活着就是一种责任,医生职业特殊,更应对病人负起责任来。 ”杨乃龙认为,好的医患关系要靠医护人员平时来维护,真心为患者着想,用心、用爱、用技术来保障。为医者更需要慎独精神,因为行医就是一个良心活。正是这份坚守和责任,让他赢得了患者的称赞。
  在他看来,糖尿病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多年来,他致力于健康宣教,为糖尿病患者传授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注意事项,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地监控慢性并发症。
  眼下,杨乃龙又要接受新的挑战,前往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任首任科室主任。他说,就像西海岸院区刚建立时一样,工作上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依然会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
  这些年虽不常返乡,杨乃龙却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从医生涯中,他多次与家乡的医生、医疗机构交流,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与家乡人分享。只要有德州人到青岛求医找到他,他都会尽力帮忙。
  采访结束时,面对我们为家乡题词的邀请,杨乃龙包含深情的写下:“忆德州,多少情,尽在不言中。儿时记忆应犹在,车水舟楫更朦胧,最忆是州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