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忠:深化医改 破解看病难民生考题

□本报记者井璐本报通讯员马文聪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医疗设备,从过去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核磁共振、四维彩超;就医方式,从过去的病人找医院、请医生到现在的病人挑医院、选医生;原来是小病抗、大病熬,现在是有病治、无病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到现在,规模、层次、理念、思路都不能同日而语了。 ”日前,市卫计委主任马国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大投入、大培育、大提升。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突破

马国忠介绍,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卫生计生机构5006家,总资产138.5亿元,工作人员4.4万人,开放床位26467张,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分别提高至5.37人、2.24人、2.13人、4.57张。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每年培养百名中青年医学专家,对3.1万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轮训。

从医疗卫生投入来看,近年来投入百亿元,接近1949年以来投入总和,强化37家市、县级医院建设,对398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达标建设,力争3年内增加床位1万张。“40年来,我市医疗服务质量也上了大台阶。 ”马国忠介绍,我市积极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全科、儿科、精神专业医生、医技、护理等短缺人才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提升整体临床诊疗、科研水平。德州市人民医院、德州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临邑县人民医院进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行列,乐陵市人民医院、齐河县人民医院入选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500家县级医院。各三级综合医院和9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联合合作不断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与北京阜外、上海华山等150余家高水平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在马国忠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中医药工作也有了大跃升。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合作、上下联动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工作机制,以中医医院评审和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为契机,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提高县级中医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德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获评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新进展,7人获得国家级资质、省级荣誉。国医堂(中医馆)提标升级,各县市区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40年来,我市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健全完善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强化孕前、孕期、新生儿出生缺陷预防,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和听力筛查率保持在97%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连年向好。 

“三医联动”托起百姓健康梦

马国忠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健康有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希望不得病、少得病,活出自己的精气神。为了实现百姓对健康的期盼,我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更加强调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这些举措有力地托起了每一个市民的健康梦。”

采访中,马国忠给出了我市医改时间表。 2009年,我市启动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2012年12月31日,平原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迈出了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第一步,并探索建立了破除以药养医,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政府财政投入推进补偿机制改革,改变患者付费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和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办法的模式。 2014年10月1日,乐陵市、齐河县、庆云县等7家县级公立医院正式启动改革。随后,禹城市、宁津县、临邑县、武城县、夏津县的10家改革医院均于2015年10月31日启动改革。至此,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2016年7月1日,市直及德城区、陵城区的10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启动改革。 2017年9月1日,我市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截至目前,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的40家公立医院,27家公立医院按要求建设法人治理结构。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扩大到113个病种。严格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网上集中采购管理始终全省领先,回款率连续5年保持100%,为全省唯一。今年,德州市中医院作为全市试点单位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如何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效能?在马国忠看来,一是“破”,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彻底解决通过药品加成维持医院运转的历史问题。二是“立”,建立新的补偿机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偿不低于10%,其余部分通过医院加强核算、节约成本解决。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及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发挥医保的补偿作用,确保不增加群众的就医负担。三是“改”,改革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内部分配绩效工资制,绩效部分重点向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根据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严格考核,适当拉开分配档次,调动积极性。四是“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引导医院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减少大处方、大检查,减轻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五是“提”,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人才、设备三项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县级医院服务体系。

从“医联体”到“家庭医生”,百姓就医越来越方便

“原来,普通感冒也要挤到三甲医院,等待2小时,看病2分钟。为解决就医秩序混乱、医疗效能低下等问题,分级诊疗制度逐渐成为从根本上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路径。而医联体和家庭医生成为这项制度不可或缺的载体。 ”马国忠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组建区域性心电、检验、病理、影像及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年底前,各县市区要至少建成一个机制完善、成效显著的县域医共体。同时,积极推广医共体内医保费用包干使用、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经验,真正形成人、财、物统一调配的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要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县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帮扶工作全覆盖,做好与医联体建设结合文章,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模式、精准施策等,着力提升帮扶效果。延伸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

如今,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医联体146个,覆盖医疗机构297家。161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104万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