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斌: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王志冕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乐陵千年枣林游览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如今,这些名声在外的旅游景区,让市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旅游产业开发,聚力旅游项目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巨变,正逐渐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 ”11月20日,市旅游局局长刘宗斌说。

刘宗斌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之初,旅游只是极少数人的一种高档消费行为,并不为国人所理解。 1991年3月,当时的德州地区成立了旅游局,与外事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但主要从事外事接待服务、商贸洽谈及组织参观考察工作。2001年,德州市旅游局正式独立,旅游业发展进入破题阶段。

2007年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年。这一年,德州旅游正式开启快速发展的步伐。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29.9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0.64亿元。 2011年接待游客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 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4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91亿元,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 2013年至2017年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超过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3.6%和22.6%,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也逐年增加,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冀晋,东连山东半岛城市群,境内‘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和高速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方式。德州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打造健康、阳光、度假品牌大有可为。 ”刘宗斌说,随着时代发展,大家对旅游的认识在逐步深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把文化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换“6+6”现代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打造。我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着力打造区域性最佳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

各县(市、区)抓旅游发展的工作热情高涨。刘宗斌介绍,齐河县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双创”领导小组,设立300万元全域旅游专项资金,撬动全域旅游发展;庆云县以“两年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 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全域旅游规划,设立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乐陵市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旅游+”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创建工作……目前,齐河、夏津、庆云、乐陵等县市已先后被列入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名单,全域旅游初步形成了高位推进、市域统筹、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大企业参与旅游开发投资建设的热情也愈发强烈。几年来,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德百温泉度假村、德百旅游小镇、太阳能德州小镇、德州动物园、齐河水上世界等一大批项目建成营业,迅速提升了我市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齐河大地自然博物馆、东盟国际生态城、庆云迪趣动漫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等项目相继签约、开工。 2017年,《德州市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出台,新一轮旅游项目大招商、大建设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 ”刘宗斌说。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1338亿元。庆云石斛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等6个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东海天下温泉健康小镇在儒商大会签约并和其他7个旅游项目列入全省百强旅游项目名单。“我们坚持活动聚焦,连续5年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和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精心打造了梨花节、蟋蟀节、椹果节、小枣节等十多个特色旅游节庆品牌。 ”刘宗斌表示,为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我市坚持区域合作,发起成立了“冀鲁边旅游联盟”和“京津冀鲁旅游联盟”,实现了规划、市场、线路三对接。同时,还加入高铁城市旅游联盟、运河旅游联盟、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等,参加旅游交易会40余次。

多年的投入和实践,叫响了“协同发展示范城市”品牌,“上善若水尚德之州”逐渐深入人心。截至2017年底,全市新增A级景区27处,总数达68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达到8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3处,总数达80处;旅行社及分支机构达到300多家,是2013年的3倍;省级旅游强乡镇发展到26个、旅游特色村达到39个,分别是2013年的2.1倍和3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德州还荣获了“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加快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刘宗斌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