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墨韵恒心炼,花鸟笔下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松
  10月12日举办的首届德州花鸟画作品展上,一幅题材为荷塘水鸟的作品精致细腻、妙趣横生,引得不少观众驻足细细观赏。大部分观花者可能不会想到,这幅画的作者虽已是市美协会员,并已两次入展山东省新人新作展,却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一位从37岁才开始系统地学画,刚刚学了8年的女画家。她,就是王静。“我生在黑龙江,但老家是阳谷的。1994年,我随爱人回到了鲁西北大地上。”10月23日上午,在董子文化街自己的工作室里,王静把自己的经历对记者娓娓道来——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她谈吐优雅、气质娴静,在风衣、丝带的映衬下,彰显着东方女性的传统之美。
  王静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毛笔源于父亲,“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更习惯用毛笔写字,我们家的春联就一直是父亲自己写”;喜欢画画则源于姐姐,“我初中时看姐姐画画好看,很喜欢,很羡慕,就自己也慢慢学着画”。
  她画画,最初只是源于喜欢,自己摸索着画,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过。“有时候照着镜子画自己,有时候照着自己的手画,有时候照着连环画上的图案画……那时候也不懂什么叫写生,什么叫临摹,就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她说,“最有意思的是,我姐姐早已不画了,我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越走越远。”
  2010年,王静偶然在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上看到了天津画家刘金保的作品,非常喜欢,就和他交流起来,从此跟他系统地学画。“刘老师主攻工笔花鸟。遇到他是我的幸运,是他把我领到正路子上来。”王静说。
  与很多常见到的工笔画不同,王静的作品不是五彩斑斓、色彩亮丽厚重的,有很多甚至只用一点色彩,大部分都用墨色的浓淡轻重来表现。比如,用墨色画的荷叶,有的地方甚至淡到几乎是空白。这使她的作品显得立体,有层次感,栩栩如生。对此,王静说,其实画画的时候,墨色和白色是最难掌握的。墨色的变化会让画更有看头。“写生、线描、构图、色彩、墨色等,都是基本功。画画要下‘笨功夫’。再有天赋,基本功不扎实也不行。我更注重打功底,虽然年龄已经‘奔五’了,但并不着急参加特大的画展,或是画特大的画。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地走。”王静说,“刘老师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我已经开始在画中加入自己的东西,但传统的东西仍然是一点都不能扔的。所谓创新,前提是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不然就无从谈起。功底不好,创新出来的东西都不得法。基本功扎实,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的王静,更喜欢晚上夜深人静时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有时能画到深夜十二点;白天,她有时会腾出时间带学生,或和同行交流学习。最近,她还学起了古琴。“我希望以后还能好好学学书法。绘画、古琴、书法,有生之年把这三样做好,我就心满意足了。”王静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