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狱警参与活动,讲述“优良家风” 以“诚”为训优良家风代代传

 

德州市监狱宿舍环境清幽,与德州监狱旧址同街而立,王文居于此,工作于此。二十年军营,二十年狱警,如今已76岁,依旧一身正气。12月12日,本报“同城击鼓传花”走进他的家,将其推荐的一本教育类书籍传递下去,也传递“优良家风”。
王文,陵城人,退伍后转业至德州监狱狱政科工作,1999年退休。其父1947年时随军南下,参加孟良崮战役期间担任担架队队长,后因腿部受伤,回到村里做农会主任。在王文的记忆里,父亲身强力壮,总是在忙碌。
“那个年代父母多疲于生计,对儿女的教育关注不是很多。”王文是家中长子,他记得父亲与自己的交流并不多,却经常说到一句话,“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实诚”。“不仅成了我的座右铭,也深深影响了我一辈子,并且成为我们家的家训。”王文说到。
王文和妻子刘桂芳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也已过不惑之年。在孩子的教育上,或许跟他多年军营生活和后来的工作性质有关,王文堪称“严父”。大女儿10岁时,拿了家中10块钱,带着妹妹和弟弟到家门口商店里买了三顶帽子,戴在头上,欢天喜地地回到家。王文见后,问儿子帽子是哪儿来的。得知实情后,他很生气,让孩子们把帽子退回去,他说:“一不该偷钱,二不该私自买帽子。”
可是三个孩子并不愿意,支支吾吾不肯退回。王文不再多说,拿过三顶帽子,放到了炉火之上。一旁好友赶紧拿起,却也已经烧坏了一顶。王文告诉孩子,即使不退,帽子也不能戴,要以此为戒。“我父亲尽管对子女并不像我这样严苛,却也从小给我埋下了正直善良的种子。”王文介绍,1948年秋冬,父亲在本村一次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大会上讲一些参军保家卫国的道理,当时还讲到:“我的儿子还小,等他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兵。”
后来,因征兵工作遭到抵触,父亲积劳成疾去世。“那时家境陷入困境,无钱买棺木,只得把父亲和母亲结婚时陪嫁的大衣柜改做了棺材,埋葬了父亲。”王文想到这些有些哽咽,所幸,他和自己的儿子都曾入军营,实现了父亲对乡亲们的诺言。“做人要言行一致,厚道,有担当。”王文把这些都写进了“家训”中,供后代传承。
王文有两个外甥,一个外孙,都与他很亲近,祖孙们也时常聊起孩子们学校里的事情。“小孙子现在读高中,我问他一个月生活费多少钱,他说300元,我给他500元,要求在平日里做到几点要求:言行一致、勇于担责、诚实守信。”王文说,“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实诚。父亲传给了我,我收获良多,接下来要传给我的子孙后代,希望他们务必做到。”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刘振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